※ 引述《qq326 (豆豆)》之銘言:
: 認識的考上醫科的 父母大都有大學畢業
: 國中隔壁班 台大醫科的 媽媽就是學校的理化老師
: 好奇想知道 像是一些政治名人 建中哈佛畢業之類的 孩子也都不會太差
: 高中第一志願 考上台清交等等
: 如果把這些資優生放到普通的家庭 一樣也是這麼突出嗎?
: 再者 再把這些一般家庭的小孩送到高知識分子的栽培 也能一中 台大醫科嗎?
: 到底是遺傳 還是說後天的栽培呢?
: 就我所知 我認識的高材生 父母幾乎都有大學學歷
對這個問題有小小感觸。
所謂的資優生如果是講IQ測驗成績,那麼也許是先天條件佔決定性因素。但是如果所謂的
資優生是指台大醫科,或是說考試或學習能力,我認為這決定性因素是後天的。
出社會多年,從以前學生時期周圍是第一志願的族群,到工作認識各種人。我體會到一個
人的能力真的是很複雜多面的,包括:理解知識,表達自我想法,創造力,貫徹執行計畫
,溝通衝突,理解他人立場,看到他人需求,調節自我情緒...種種。其實大多數的人聰
明才智差不多,但是分配在不一樣的地方。就像玩遊戲你有50個點數可以分配在10種角色
屬性上。而這分配的方式,就是家庭教育、後天際遇的影響。
但是人生早期的發展不同會產生往後巨大的分歧。好比語言的學習必須把握在某段時期,
過了這段時間
就很難達到一樣的效果。所以擁有際遇在幼年有良好大腦開發與教育的兒童,在智性上的
優勢相較於沒有那樣際遇的兒童來得大。而且似乎在往後的人生很難逆轉。
除了大腦開發的歧異,我認為另一個決定性因素還有心理層面。會不會追求「優異」是一
個習慣。是否培養孩子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異,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分別。而早年一路習慣「
優秀」的人,也比較會養成追求卓越的習慣還有心理狀態。然後不斷循環,習慣造成行為
,行為造成結果,就演化出許多不同的人生。
所以我認為,在一般人的IQ區間範圍內,後天的際遇很影響一個人如何發展他的智力。文
化差異也會影響刺激發展不同的能力。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這裏發展多一點,那裏就少
一點。
每個人手上都是一副牌,有什麼牌,未必是自己能決定,活到現在,體會到人所能求不過
是把手上的牌打得漂漂亮亮。當我們發現自己竟然有好牌,是別人未必見得有的,那會是
一個必須比別人做更多走更遠的責任。因為我們也是這樣期待有人能擔起自己擔不起來的
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