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chungxi (~M~)》之銘言:
: 公車專用道,台北蓋給你看了,BRT高架化,日本也蓋給你看了
: 沒錢搞MRT的方案明明有人表演給你看了,為何要做目前這種規劃?
: 況且老胡自己當初BRT專頁上也有這些資訊,那到底哪變出來的現有規劃?
: 否定前朝、只要DPP..etc 這類言論跟本秀下限好嗎,台中人其實超懶得聊政治
: 老胡可以稱霸13年不是叫假的好嗎,因為其他候選人沒看過,
: 沒事台中人根本不會輕易改變政治頃向好嗎。
實際上你否認的問題就是存在, 而且高架也不可行.(要就直上MRT)
簡而言之: 蓋的人有問題, 宣傳的人有問題, 輿論有問題, 繼任者也有問題
1. 蓋的人有問題:
- 胡選在選前蓋, 這是錯誤起點. 系統還沒驗收就開放, 一步錯步步錯.
- 朝馬路橋.中正路等路段, 無法做到專用道影響行車班距
- 台中火車站這個臨時站問題又很多,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他是臨時站
- 驗票機在公測後才慢慢改, 印象很差
- 選後不盡力收尾, 趕快把行控中心弄好, 導致被尾刀
2. 宣傳的人(泛指支持者)有問題:
- 包括我在內, 把行控中心跟路權講得太好
甚至拿出名古屋導軌跟廈門高架當範例, 其實全世界有高架寥寥可數
高架的成本過高, 但民眾已有既定印象
事實上就連高捷的網頁都列出高架成本較貴的事實.
最重要的是, 台灣大道的徵收問題會大幅加高成本
大家都知道, 台中BRT還傳出佔用私地的新聞
南極冰魚的網頁更指出 ( http://ice2006.pixnet.net/blog/post/41707543 )
部分站體外圍的人行引道就是徵收考量後的體現
- 因此, 大家都認為BRT應該是"that kind of BRT"
但實際上, BRT是一個還在發展的系統
連台北的公車專用道都被部分單位認為是BRT(部分機能評分較低)
而台灣, 最終印象是, 只要不是想像中那樣的BRT, 就是公車
3. 輿論有問題:
- 別跟我說沒被洗腦 我也很討厭這個名詞 但輿論是有被引導的
各方民調顯示, 七成以上的市民沒搭過BRT
但是透過新聞 連沒進去過市區的人印象也是差差差 原po可以自己做鄉野調查
- 尤其車道縮減這件事講到爛了,
最塞的路段當初透過縮減分隔島等手段, 仍維持相同數量的車道
- 新聞整天報BRT被車撞就飽了
4. 繼任者也有問題
會借東風的臥龍市長來了!
雖然曹操的船還沒集結在赤壁 但是源源不絕的風向已經吹向BRT
- 行控中心很多明明就存在的功能被鬼隱了
甚至, 直到最後一刻, 也打死不啟用這個即將驗收的行控中心
直接宣判這東西不能用
- 企圖利用大眾對中國車的壞印象, 強化車子天天要修理的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318/480280.htm
最下面圖的這張維修單 上面臨臨總總列了十幾項維修項目
同一台車 後視鏡擦傷 兩天出車就掛了兩個維修項目
如果用這種標準去檢討 我相信大概全國一堆大眾運輸都可以直接關門
- 人說小阿扁 但是沒學到精隨 馬特拉不拉 扁維拉還是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