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台灣的老地名,大多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移民以漢文命名的,
語源大多來自閩南語,也有少數以客語,或原住民聚落以閩南語等語言音譯;
直到日本人開始控制台灣,他們也將某些漢人或原住民聚落地名音譯為日文漢字;
後來國民政府進駐台灣後,蔣介石當局也有計畫將某些三字古地名刪減至兩字。
例如新北市三重區原稱「三重埔」、桃園市大溪區原稱「大嵙崁」、
彰化縣田中鎮原稱「田中央」、二水鄉原稱「二八水」。
也有更小規模的地名曾由三字改為二字,如江子翠的學校稱作「江翠國小」、
高雄市鼎金系統交流道地名取自於附近的「覆鼎金」、
苗栗縣銅鑼鄉的新隆村原稱「新雞隆」、大湖鄉栗林村原稱「校栗林」等等。
然而也有將兩字變成三字的反例,如台北市的草山就因為蔣介石自以為仰慕王守仁,
而下令改稱「陽明山」,但「草山行館」的原名則沒變更。
有沒有台灣三字古地名被政策性縮減為兩字的八卦?還有反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