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安,說到這件事我就很有感觸,不禁想來蠕動一下
先說重點,我八年級,來自台北縣一個閩南人居多的地區
國中開始赴台北唸書,一路往南念到建中,然後112,現在
寓居萬隆,大致上可以說,我的學習歷程就是漸漸深入外省
人大本營的一條血路。
在國小,說台語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可能是班上台語說得
最不輪轉的。然後國中印象很深刻被同學罵鄉巴佬,我那時
國中班上約有一半左右人會說台語。但到高中,不會說台語
的外省人真的非常多,建中有很多學生來自中永和、中正大
安這些外省族群居多的地區,一班40人,會說台語的有五個
就很多了,當年台語不好的我,竟然可以變成班上最會說台
語的人之一,著實令我吃驚。然後畢業時我是畢典籌備人之
一,我提議一首台語歌(五月天的憨人)當畢業歌,被回絕
的理由居然是怕全校同學聽不懂台語,現在想來還是覺得額
額額額額額......
然後大學後,112可是個來自大安區的學生比來自整個台中的
學生還要多的學校,一堆人覺得自己不會講台語是件驕傲的事
,我頓時心中又是一陣額額額額....
這樣說可能會讓人覺得我有省籍情節,呃我的確是有,因為
高中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從此深信本省外省之間真的有階
級落差。那時我一位高中同學侃侃而談他奶奶念大學時的事
我心中是小宇宙爆發般的訝異,在我當時認知裡,祖父母輩
頂多就小學畢業,能識字就不錯的了,更何況當年要受教育
女生應該比男生困難多了,奶奶尚且念到大學,遑論男性的
成就。這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當時17歲的我才初次明白這個
國家可能真的是有貴族存在的,我們家整個家族百來人也不
過出我一個第一志願的,但對某些人來說,上建中台大是很
理所當然的事,可能在剛出生便決定好的。再看看外省人在
建中、112這些學校中所佔的比例與外省人在整體社會結構中
所佔比例相較,外省人比例偏高的現象可能直至今日仍然存
在。
蠕動完畢,謝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