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業聯手培養農業MBA─日本農業經營大學校
文/ 上下游駐日記者簡嘉潁
求新求變的日本農業
在二戰之前,日本農業大多是代代相傳的祖業,隨著戰後社會結構轉變、人口流動,傳統
的農業型態正在瓦解,面對TPP、FTA的強勁攻勢、持續低迷的食料自給率,「提高國內農
業的競爭力」成為朝野上下的共識。
比較2000年和2013年的農家人口結構,可發現2013年以農業為主業的人口僅一百七十多萬
人,比2000年減少了27.4%,65歲以上佔了61.3%,平均年齡來到66.5歲,換言之,餵養日
本一億兩千萬人口的,是一群大部份早已超過退休年齡的爺爺奶奶。
反觀新規就農的人數,從2010年之後,就維持在五萬人上下,49歲以下的青年在1萬8千~
2萬人之間推移,老家非農家、自行租地和籌措資金的「新規參入者」則是因為「青年就
農補助金」開始開放申請,2014年之後人數開始成長。
這些每年五萬、六萬緩緩增加的生力軍,將擔負起日本農業的未來,也深受期待,安倍政
權甚至喊出了「十年後新規就農人口倍增、40歲以下的務農人口擴大至40萬」。
期望年輕人務農不只是補充勞動力,各界期待的是導入創新積極的精神,不只是延續父執
輩的傳統生產方式,要能突破「只會種不會賣」的傳統,願意導入新概念、懂得加工、行
銷、經營,甚至是能帶領地方的決策者。
為了培育這樣的人才,2013年「日本農業經營大學校」於東京創校。與以專業研究為主的
大學農學部、偏重生產技術的各縣市農業大學校、民間農業學校不同,它是一所以「培育
開拓日本農業未來、下一個世代的農業經營者」為目標的學校。
農、企業界攜手合作的「農業MBA」
「日本農業經營大學校」雖名為學校,但經營大學校並不在正規教育體制之下,經營者為
一般社團法人AgriFutureJapan,營運經費來自260多個農、企業會員的會費,並未接受任
何補助,除了核心事業的學校,也接受政府委託辦理農業經營講座、進行各種研究調查。
「由於TPP的關係,農業和製造業彷彿在天平的兩端,但對許多食品製造業者來說,要是
日本的農業就此一蹶不振,反而會造成衝擊。」經營大學校的校長岸康彥(採訪當時,現
在已卸任)表示。
便宜外國產品的大量進口,要從價格戰中殺出一條血路,企業非常需要國產品以達到市場
區隔,振興農業、培育人才因此越產業的界線,成為共識。
學校為兩年制,招收對象為19歲以上未滿40歲,未來打算以農為業、並想成為一個經營者
的人,一期只收20人,與其說是大學,在性質上可能比較接近MBA。由於位於辦公大樓
和商場林立的品川站,學校並沒有農場,因此學生須有一定程度的農業現場工作經驗,才
可入學,「具備農業生產技術是基礎中的基礎,有高中生想入學的話,我們都會請他先找
農場實習一年再來。」
雖然將近40歲也能入學,但實際上一、二期生平均只有23歲,非常年輕。
兩年學費高達320萬日元,兩袖清風的年輕人往往負擔不起,就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青
年就農給付金準備型」,兩年可領300萬日元,大幅提高年輕人就讀意願。「再過十年,
現在65歲以上的一百多萬農家將會逐漸退休,勢必將造成很大的斷層,創造容易投入農業
的環境是國家的義務。」
培養經營者所需能力、農業企業實習累積現場經驗
要到大學校入學不用考試、不必看學科,只要接受30分鐘的面試,由四名主考官連番發問
,確認學生是真的喜愛農業。
課程內容分為必修課程、專題討論、實習課程、特別講義。必修課程有四大類:經營力、
農業力、社會力、人間力,是作為一個農業經營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經營力所佔比重最重,有24學分,內容包含了經營、行銷、消費者心理、簿記、食農連攜
;農業力12學分,與一般農校不同,著眼於農業政策、資源與環境;社會力10學分,以食
品產業、飲食文化、地域活化為主;人間力9學分,以經營者所需的教養為主,如經濟學
、哲學、心理學等。
雖然沒有選修課,但有四個專題討論供學生自由選擇,分別為經營策略、流通消費、地域
再生、食農問題,擔當者為學校的專任老師,在每個月數堂的專題討論課中,學生們可以
針對不同題目進行發表與議論。
特別講義則是請不同領域的經營者、不同大學的教授、地方組織的領導者進行授課,如果
學生有想學習的對象,也可以經過討論、取得共識後提出邀請。
全體住宿,是同伴也是人脈
經營大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實習課程」,第一年為4個月的「農業實習」,到接近自
己理想的經營模式的農場、或是值得效法的農業法人學習;第二年是3個月的「企業實習
」,以食品相關企業為主,有的跟著採購去採買農產品,以釐清企業主的觀點;有的在超
市店頭販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也有的學生選擇到廣告商去。所有的實習地點都由學生
自行尋找、提出請求,學校只會提供意見、從旁協助。
一般農校的實習地多半以農場為主,鮮少跨至企業界,等到投入生產了才發現不知道賣到
哪裡去,只好交給農協或是直賣所,其實建立人脈須越早越好,「我們的學生有的選擇回
老家,在當地的企業、超市實習,在繼承家業之前就先打過照面,當地企業也會很期待年
輕人回鄉。」
對未來打算投入農業的年輕人來說,橫向連結也很重要。「我們還有一個特色是全體住宿
制,透過兩年的朝夕相處,未來即使四散日本各地,大家也是同伴,是最初的人脈。」
未來將推動畢業之後的支援
校方表示,將會持續提供畢業之後的支援。例如學生可以參加在各縣市辦的講義,也想促
成學生與企業會員們的合作。學生若想出國學習不同國家的農業模式,只要英文成績達到
標準,校方也會提供部分金錢支援。
經過兩年,岸校長也承認,學校課程還有許多要改正的地方。是否真的培育了經營者?是
否滿足了學生的期待?還有課程過於緊湊、導致學生負擔過大,許多課程對高中畢業生來
說過於吃力,目前也在檢討增設基礎共通科目。
日本農業經營大學校:http://jaiam.afj.or.jp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7918/
值得台灣新一輩的青年農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