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nkuanchung (hereigoagain)》之銘言:
: 我之前在國外的公園當地遊客都不會騷擾動物啊
: 甚至看到有母鳥帶雛鳥大家還會刻意讓道
: 為什麼在台灣就一堆人這樣
首先要認知到的是東方和西方的差異。對於西方人來說動物有分成能吃的 不能吃的
養好玩的 和養來吃的這幾種。你會看到他們不能接受韓國人吃狗肉,儘管韓國人向他
們解釋吃的狗肉都不是來自流浪狗而是專門養來吃的狗他們也不會接受,因為西方人就是
覺得狗不是拿來吃的。你也會看到他們會禮讓鴨子過馬路,但是同樣也可以在餐廳的盤中
看到鴨子。這個概念就很有意思了。
試想,當幾隻公園的鴨子在公園道路上走而不是在水中,我們假設有孩子作勢想要跑
去追趕鴨子。(當然這個動作對於小朋友來說可能是一種本能:生物的捕獵行為,儘管他
抓到了鴨子,家長通常也不會真的來拿做成料理吃掉,通常) 如果很幸運地這個孩子的家
長阻止了孩子去抓鴨子,但是原因通常這樣的:
※鴨子很髒,怕弄髒衣服
※鴨子可能帶有病菌,尤其是禽流感在媒體的大力渲染之下
※鴨子會反抗,有的可能還會反擊,小孩子受傷麻煩
※抓鴨子這件事情本身OK,但是場地在公園這點不OK,公共場所會有人關注
※鴨子可能是公有財產,被路過的檢舉姬檢舉可能惹禍上身
台灣人本身不愛護動物,主要原因是家長壓根兒自己也不愛護動物。台灣曾經有很長
一段歷史是被殖民或是窮困的時間,這段時間光是靠正常飲食很難餵飽自己與一大堆孩子
,因此從野外能夠拿到的食物是相當重要的。不管是要到河邊撈魚、或是設陷阱抓小鳥、
甚至是去幹幾隻外面人家養的雞鴨鵝回來都不會受到制止。吃東西是生物本能,當出現所
謂的道德規範約束人們必須在某些場合壓抑本能,那一定是建立在這個場合不吃也不會怎
樣的情形。但是台灣那段歷史並沒有這樣的時空背景,大家都窮,你要跟窮人講道德,那
是對牛彈琴。
愛護動物本身又代表什麼呢?
觀賞性?台灣人忙慣了,以前是耕田整天現在是上班加班整天,不會有培養審美觀的
機會。
生態多樣性?台灣人一向沒有這個先進的概念...
永續資源性?可惜,台灣地狹人稠的結果就是你不動手馬上就有人動手,競爭過多。
很多人(這裡假設為具有一定心智能力和社會歷練)去追趕動物多是出於好玩的心態,
對他們來說這個動作就像線上遊戲去打怪是一樣的,都在追求樂趣。很多時候又往往沒有
營造出一種社會約束性,沒有集體規範的結果就是這些人不會覺得這樣有什麼錯、或是這
種"沒 有 犯 法 的 事 情 為 什 麼 不 能 做 呢 ? "
說實在的,連犯法的事情實際上很多台灣人都不介意了,沒犯法的事情真的不能要求
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