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ris7 (喉頭一甜( ̄¬ ̄))》之銘言:
: 一開始聽二姐的
: 憨阿嬤 還沒有什麼感覺
: 但看過歌詞後...
: 憨阿嬤 妳甘有想阮這顆金柑糖
: 麥行太遠 妳若腳酸就歇困 不通忍
: 憨阿嬤 若聞著含笑花蕊的香味
: 不通袂記 置天邊彼面有我 底想妳
: 每次聽 都很想哭 T_T
: 有沒有台語歌很容易唱進心坎裡的八卦?
台語及客語的聲調較多,所以透過台語客語說話或唱歌聲音表情確實相對豐富
所謂漢語聲調「平上去入」,事實上還可以再分陰陽:
國語:陰平(1)、陽平(2)、上聲(3)、去聲(4)
註:國語入聲遺失,上聲與去聲不分陰陽。輕聲不算聲調(後面會說明)
台語:陰平(1)、陰上(2)、陰去(3)、陰入(4)、陽平(5)、陽上(6)、
陽去(7)、陽入(8)
註:台語陽上(6)併入其他調類,實際運用七聲
客語(四縣腔):陰平(1)、陽平(2)、上聲(3)、去聲(4)、陰入(5)、
陽入(6)
註:四縣、大埔、饒平、詔安都是六聲,海陸腔去聲分陰陽,共七聲
以上是基本的聲調分類,實際的發音則要參考調值
調值是相對音高,1最低,5最高:
直線型聲調-記錄起點及終點的度數
曲線型聲調-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
例如:
國語: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註:輕聲一般認為沒有固定的調值,所以不被當作聲調
台語:陰平(44)陰上(53)陰去(21)陰入(2)陽平(24)陽去(33)陽入(4)
古人對實際調值的描述很多,例如明朝文人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提到:「平聲平道
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從這樣來看,平上去入的相對音高比較像:平(中)上(高)去(較低)入(短促)
國語失去入聲,上聲比平聲還低,明顯不符
台語的1-4聲則更符合這樣的描述
所以曾有流行歌曲的歌詞寫到:「這幾年換他們捲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其實還蠻有趣的
至少在台灣,只有台語跟客語會有平上去入的變化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教育部台羅教學網
http://tailo.moe.edu.tw/
中教大台羅教學網
http://www.ntcu.edu.tw/TAI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