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101年度大規模地下空間避難弱者之情境模擬及避難疏散策略
pdf 網址http://ir.lib.pccu.edu.tw/retrieve/46616/RRPG10101-0478-2732835%5B1%5D.pdf
Pdf Page 25: 在滅火設備或救援設備無法直接到達建築物內,無法短時間深入火場之情況下,必須依賴消防隊
員,進入火場滅火與救援.
很不幸地,當行動不便之避難弱者 (如老人家)不慎跌倒或被群眾被絆倒,勢必成為逃生避難動線或緊急
出口之障礙,此時滯留或回堵之情況將在所難免;逃生出口之有效寬度因而縮減,甚至堵塞緊急出口;可
以預測民眾集體喪生於緊急出口附近之悲慘情況將隨之再度發生
臺灣地區自1997年起至2009年,每年各類型火災中,皆以建築火災發生之次數最多,以2009年為例,該年
度發生建築火災之次數,竟然高達2,621次。
Pdf Page 36:若以15歲以下人員、15~60歲人員及60歲以上人員
作為分類標準時,其避難行動開始前時間 (pre-movement time
,包括:detection time, decision time, alarm time and reaction time)
之平均值,依序為39秒、31秒以及38秒,而避難弱者 (Trolley, Wheelchair, or elderly)
與一般民眾 (No Trolley, No Wheelchair, or No elderly) 兩者避難移動速度平均值分
別為 0.96 m/sec 及 1.34 m/sec。
垂直逃生動線之相關性質:人員收容密度(群聚密度)隨著人員群體移動之流量增加而增加且與季節有關,冬天
為3.8人/m2,夏季為2.9人/ m2。
21.83%之使用者只選擇單一樓梯逃生,忽略有兩條路徑供逃生之用,故一般民眾尚未建構如何降低逃生風險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