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泛科學
2.完整新聞標題:
臺大與法國團隊發現:地表的侵蝕作用可能會刺激地震的發生
3.完整新聞內文: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地表的侵蝕作用,包括河川的侵蝕搬運,以及土石流的發生
等等,可能會影響地殼深部的應力平衡,進而影響地震活動的發生。然而過去由於缺乏資
料,這個假設一直無法得到證實。臺灣地區由於地處板塊交界,加上位於雨量豐沛的熱帶
季風氣候區,過去的研究資料顯示地表的侵蝕作用相當快速,自然便成為驗證這一假說最
佳的所在。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家徐澔德副教授與法國三位學者合作,利用徐澔德過去針對台灣地區活
動斷層調查所得的資料,搭配文獻中記錄的臺灣地區侵蝕速率,運用力學模型模擬的方法
,成功的證明地表的侵蝕作用可以對於活動斷層造成顯著的應力變化,進而影響地震活動
的發生。舉例來說,台灣西南部具有每年高達一公分以上的侵蝕速率,其所造成的斷層應
力變化,大約可以使得斷層發生下一次大地震的時間提早十分之一。
這個重要的發現,由徐澔德以及三位分別來自法國雷恩第一大學(Université Rennes 1
),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IPGP),以及法
國蒙佩利爾第二大學(Université Montpellier II)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於
2014年11月21日出版的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徐澔德表示,最近十多年以來,全球地球科學學界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便是在了解地
球深處的構造作用、地表進行的侵蝕與堆積作用、以及大氣循環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這三種
作用在時空上的互相影響與平衡。舉例來說,造山運動所形成的高山會阻擋水氣,進而影
響區域的氣候;然後區域氣候的改變,例如雨量的增加,又會影響河流的侵蝕、搬運與沉
積作用;最後由於侵蝕與堆積作用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區域的地形地貌改變,影響地質構
造的活動性,進而使得造山作用的特性產生變化。這些複雜的相互影響,一般都認為主要
作用於數十萬、數百萬、乃至於是千萬年的長期時間尺度下,然而這次研究團隊的成果顯
示,即便是在數百年的短時間內,地表侵蝕作用對於構造以及地震作用的影響依然能夠非
常顯著。
徐澔德進一步說明指出,臺灣地區由於主要的活動斷層都以逆衝斷層為主,這些斷層的活
動類似於產生九二一集集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都是斷層面以上的岩層沿著斷層面向上移動
。在這種狀況下,地表上蓋在斷層面上面的岩層重量大小,便是影響斷層是否再度活動的
一個重要控制,若是地表河流的侵蝕速率很快,上覆的岩層就會很快的減少,使得斷層的
活動阻礙降低,進而誘發地震活動。研究團隊認為,相較於每年固定的河流侵蝕,由於颱
風或暴雨作用產生的大規模土石流等劇烈侵蝕作用,可能會對地震活動造成更大的影響。
去年在美國猶他州的賓漢峽谷銅礦(Bingham Canyon Mine)發生了極大規模的崩塌事件
,該事件誘發了當地許多地震活動,這現象正符合了研究團隊的發現。
本研究主要是在行政院科技部與臺灣大學的經費支助下完成,詳細的研究成果請參閱2014
年11月21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全文:Erosion
influences the seismicity of active thrust faults, Steer, P., Simoes, M.,
Cattin, R. and Shyu, J. B. H., Nature Communications, 21 November 2014,
DOI:10.1038/ncomms6564。
來自台大新聞稿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pansci.tw/archives/70913
5.備註:
亞綸才是對的><我們都錯怪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