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m4k (im4k)》之銘言:
: 一直以來,
: 台灣的薪酬制度都讓基層民眾感到很無奈
: 政府單位年年在喊著GDP成長率,
: 但轉頭看一下餐桌依然只能吃醬瓜配稀飯
: 2萬多、3萬,是現在普遍民眾所領到的薪水
: 常常,小魯我都在思考著台灣薪酬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 但想到最後,可能依然只能從政府單位開始改善
: 因為民間企業慣老闆只願意給22K啊
: 還會開大絕,不爽不要做!!!!!!!
有個很大的主因
在於台灣是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
與韓國大企業包辦食衣住行所有大小事
而中小企業難以切入這些市場畢竟是不同的
中小企業林立,其實很大的原因就來自於市場競爭的容易
簡而言之,就是在台灣當老闆的難度很低
你提供的商品或是服務並不需要品質多好
只要價格消費者能接受
多數人也願意買單,這個行業就撐得下去
當然,中小企業毛利不可能太高
大多數也都不是能做很久的百年企業
自然不可能給得起多好的薪水
台灣這種因陋就簡的消費心態
反應出來的現實就是眾多小吃店、夜市、攤販文化
品質? 安全? 衛生? 都不太重要
麥當勞、統一、義美等大企業只要出包,就是大規模撲天蓋地的報導
但是對於攤販、夜市、巷弄內的小吃攤、個體戶網路賣家販售的產品
政府卻從來沒有比照大企業的標準來檢驗
更不可能經常稽查其衛生與營業場所安全
所以造就了即使是資本額非常小的企業
還是擁有與財團競爭的本錢(成本低)
也正因為當老闆太容易了
所以台灣人個個都是資方心態
認為自己有一天也能當老闆
自然能接受相對待遇差於韓國的就業環境
畢竟哪天自己當老闆了,薪水太高我賺什麼呢?
總而言之,低薪環境也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
看到公務員薪水較多? 眼紅、攻擊;
看到國營事業虧損員工卻還能領3.5個月年終+積效? 眼紅、攻擊;
看到醫師護士待遇都優於一般受薪階級? 眼紅、攻擊;
鬍鬚張滷肉飯賣得貴了一點,就開始痛罵沒良心,還是傳統市場裡攤販C/P值高;
從上到下,不管階級是高是低,整個社會都是慣老闆心態,
那你又如何要求產業要能升級薪水要能提高?
兩岸服貿協議或許是個好的契機
可以引入中國大陸及國外的好老闆進來台灣
講難聽一點,如果外商老闆一個月開給你的薪水
是台灣老闆的1.5~4倍以上
你還會在意你老闆是不是台灣人嗎?
這個用膝蓋去想
就會知道該去哪裡上班了吧
可惜的地方在於
太陽花學運阻斷了兩岸服貿協議這一條路了
因為學運份子相信這是賣台的行為
說真的,台灣人低薪,產業無法升級
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台灣人都覺得
自己多花錢不應該
自己就應該要貪到小便宜
事實上 ,沒有多花錢
人家為什麼要讓你賺錢?
人家為什麼要給你高薪?
我自己的認知是這樣子
有需要補充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