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5285015-1.aspx 中央社
找出博士想要的關鍵 建中生登Nature期刊
發稿時間:2015/05/28 20:41 最新更新:2015/05/28 22:07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8日電)為求解治療癌症可能性,建中三年級學生司福恩高一參
與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計畫,找到關鍵的蛋白質結晶結構,有助癌症藥物研發,研究結果更
獲Nature期刊登載,實屬難得。
目前就讀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司福恩,高一時參與中研院舉辦的參訪團,因「對任何事充滿
好奇、勇於發問」的態度,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法哈(Dr.Farhad Forouhar)的賞識,
邀請他在暑假期間赴美參與一項蛋白質結晶結構(人類磷酸果糖激酶-1)的研究計畫。
建中表示,許多博士針對這種蛋白質研究多年,但仍無法找出生成此結晶的條件,甚至瀕
臨放棄,但在法哈教授的指導下,司福恩在有限的框架秉持不放棄的精神,幸運且成功的
協助團隊找出此蛋白質的生成條件,讓哥大生化科學部為之振奮。
這項研究結果在司福恩回台後仍繼續運作,並將成果轉寫成論文「Structures of human
phosphofructokinase-1 and atomic basis of cancer-associated mutations」,於西
元2014年8月投稿至美國Nature期刊後登載,司福恩也列名第2作者(共6名作者),僅次
於法哈教授。
「Nature期刊的等級相當高,有點像期刊界的諾貝爾獎」,司福恩的生物老師林聰慧笑稱
,他得知司福恩的研究獲得刊登時,真的覺得「頭皮發麻,怎麼可以這麼厲害」。她也強
調,蛋白質結晶的生成條件必須不斷嘗試,就算有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司福恩的態度是
值得被肯定的。
現年18歲的司福恩即將從建中畢業,進入台灣大學森林學系就讀,接受媒體訪問時,他靦
腆說,「只是運氣好,也感謝教授讓我有機會進入名校實驗室」,希望這項研究能有效用
於癌症治療的藥物研發。1040528
「Nature期刊」的研究原文:Structures of human phosphofructokinase-1 and
atomic basis of cancer-associated mu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