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要中華文化 日本卻愈來愈重視漢文
2015年06月24日 04:10
當我們捨棄中華文化之際,相對的日本卻對中華文化極為重視,日本的菁英大學日文科考
試,也需要考漢文。例如:東京大學考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與晏嬰談論治國之道,但台灣
卻棄之如敝屣。身為中華民族,中文能力卻不及日本,讓我們感到汗顏。
趙台生(建國中學退休教師):杜正勝時代大改課本名詞才是黑箱作業,將課綱做為其政
爭的工具。
此外,我們的教材格局太小,放棄悠久的中華歷史文化,氣度太有限。我們的教材應有大
視野,應該立足台灣、胸懷中國、放眼全世界。呼籲有心者不要為了政治利益,矇騙下一
代,戕害下一代的競爭力。
應該胸襟開闊,不能只歌頌一個版本、只允許一種聲音
趙祐志(新北高中教師):台灣的社會有支持獨立的,也有認同中華文化的。目前台灣的
社會兩種力量都有,如果不能容許對方的意見,那不就回到戒嚴時代?我是擔心以後台灣
社會的言論自由到何處去?
基本上,歷史教科書是書商出版,沒一個版本是偏太獨或太統,大致上是較接近中間意見
。我不希望網路僅有歌頌某一個版本,其他版本都被圍剿,所以我希望台灣應該胸襟開闊
一點,包容各種意見,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課綱微調是回復中道
朱浤源(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我認為全國人民都要守本分,臺灣才不會亂,而
且更有希望。今天我們的社會被民運人士與若干媒體綁架了。這個課綱微調議題至少涉及
1.政府、2.執政黨、3.學術研究人員、4.大學教師、5.高中教師、6.高中學生與7.家長七
方面。也就是七種身分的人,與這次微調完全有關。但我要強調的是,學者應認真研究、
教學、不能被綁架,變成民運的工具。像我研究228,但我從不參加社會運動、群眾運動
。近來我根據日本的資料發現,緬甸國父翁山將軍在日據時代,曾在花蓮縣的玉里接受游
擊戰的訓練。像這些研究成果應該呈現給教育界、呈現在高中課本。
這次課綱微調是回復中道,但做得還不夠,我希望利用座談會呼籲,要尊重學者的專業性
與獨立性,不但不要做政治工具,步上街頭,政府與民間的政治力量也不要用各種方法加
以干預。
新課綱沒有去台灣化,反而提升台人英勇事蹟、忠實記錄被壓迫史實
謝大寧(佛光大學佛教系教授):我要補充,新課綱沒有「去台灣化」的問題,實際上還
增加了早期台灣「漢人來台」,清朝時期「台灣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分」,日本殖民
統治時期「台灣人民經濟上受擠壓」、「被迫當慰安婦」等內容。都是忠實記載台灣人民
的英勇事蹟與成就,以及台灣人民受壓迫之史實,反而更加彰顯台灣人民的主體性。
課綱中更沒把原住民「歸類為中國少數民族」並改稱其為「高山族」,這些都是有心人士
抹黑。至於「原住民」稱為「原住民族」則是遵循原住民族基本法之用語。(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4000534-2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