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篇文會被噓爆,講實話真的不好聽。
八仙事件讓臺灣醫療資源不足浮上檯面,持之已久的醫療改革議題更被重視,其中一個問
題是衛福部給予醫療單位資金太少。假設醫療是個自由市場,那麼依照經濟學的理想假設
,市場會達到最適當的供需平衡,醫病雙方之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剩餘最大,但今天臺灣
的醫療市場不自由,完全由健保制度主宰這個市場,需求者是要接受醫療服務的民眾,而
使用者付費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就出在於在健保制度之下,以需求者立場,整體所付和整
體所得有沒有平衡吧!依照臺灣幾乎每年健保舉債金額高舉不下的浮動,不難推論是沒有
達到平衡吧,雖然民眾之於衛福部;衛福部之於醫療產業,各個中間有數以難計變數之存
在,而去影響實際收入與支出,但我們繳的健保費真的供得起我們所需求醫療產品與服務
嗎,這值得深思。
回到這篇文章第一段,我可能會被噓爆的原因有很多,如我講的就是實話嗎?我也沒有任
何統計數據,分析什麼都沒有證據。可是這篇文我想要傳達的是觀念與思維。
自我背景介紹,某一國立大學,商管相關科系,必修接觸很多經濟、金融、管理專業知識
,但因為興趣,修了醫學院所開設三門通識課,其中二門通識課為醫學系必修,跟人文和
社會有關。其二門課是人文和生活有關,所以接觸到許多醫學專業科別的老師,整合思考
才有這篇文。還有ptt鄉民真的很厲害,但拜託如果不支持我就噓我或是給我想法、意
見,不要肉搜我,拜託了!!!
以下以民眾拿藥簡單分析。
藥品經研發、製造、生產、測試、上市的簡略過程,其中在測試階段失敗率極高,且耗時
、高成本,且牽涉到日漸高漲的道德議題,動測、人體測,動測即使顯示測試目的與結果
呈高度相關,畢竟是動測,所以應用於人體的相對的效果不是那麼準確;那人體測呢?全
世界有人體測的核可機構並不多,能獲得認可的大多是醫學技術高度發展,臺灣有喔,但
這些人體藥物測驗老師許多都是臨終治療,需要安寧醫護的人,所以就算結果測出來有呈
現有相關,但也不一定很準確,因為大部分的老師許多生理機能較弱,所以就算結果呈現
有相關也不完全代表不受其他檢測人員所未預料之變數影響,即使檢測都做完了,還有很
多專業機構的檢測,通常即前功盡棄了。打這麼多我只想說,藥物真的研發成本太高
了,就算原物料成本不高但還是必需用高價去補足研發成本,這其中還又有牽涉到研發人
員的專業能力培訓投資很高的人力資源成本,舉例像癌症的標靶藥物一顆2000真的不意外
吧?
再來省思臺灣看病拿藥付多少,一般有健保的診所看病,感冒約NTD150,三天份每天三餐
吃,9小包藥,1包約3-5顆藥不等看病症和醫師所判定,如果跟醫師說想多自費拿多幾天
份藥,像我問過一次經驗,不一定準但僅參考,1小包中數顆其中2顆收50元,診所賺多賺
少我也不懂,但如果但就其推算其實只收150元不算貴了。那如果延伸至重症健保有給付
藥物、慢性病長期處方箋呢,而且我到現在都還只是在單獨計算藥物價格,最貴重的是醫
護人員的「專業能力」
一般的護理師要至少4-5年的訓練,「專科」護理師更久 。醫學士+實習醫師6-7年,還有
漫長的住院醫師、唸碩士博士做研究、主治醫師、教學、教授等等,這些醫護人員所做所
學都是高密度的知識與技術,能夠勝任的人不多,而且求學過程的學費即使教育部有補助
但相較於其他多數學科也比較多,更別說如此漫長的訓練培養過程!我不是學醫護的所以
也僅能從許多老師所說而敘述出,可能不多且不詳盡但直觀,試想如果今天熬了這麼久,
最後還被一直要求只成本來收費甚至有制度強制或討價還價,甚至有令人傷心傷神、心力
交瘁的緊張醫病關係,如果今天是你真的甘願嗎,如果還再拿道德觀壓你,你服氣嗎,這
真的很難去判定,畢竟都不是當事人,也很難去感同身受……
改善醫療健保問題數以萬計方法之一為多繳交一點健保費、多一些自我負擔費用,我也懂
這真的好難好難,臺灣現在的多數人收入水準不高,要多拿錢繳健保費很難。累進稅制度
其一機制是收入多者繳更多比例稅去補足收入少者繳交較少費用以達社會正義、社會公平
,但以世界各地的歷史教訓來看這真的不完全可行。多數人有誘因去透過不同方法想繳交
少點稅……,收入多者通常努力效果比較好,而一直要求收入高者照顧收入低者又真的能
解決問題嗎,這真的很難去接決問題,只是希望政府制定政策時,考慮到誘因問題,也別
忽略更高層次誘因以免帶來反效果,而政府的施政又和太多領域牽扯不是所學不多敘述了
!
只是真的想說:
如果可以,有能力的話不要排斥多點健保費,當作給自己下一代更好的保護。
如果可以,尊重各行各業的「專業能力」,如醫護人員和所有幫助他們的人。友善、尊重
、彼此包容是必要的!
謝謝,任何評論會虛心接受再深思,但不一定有辦法回復或評論,如果有錯誤一定要告訴
我,會修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