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over543 (路人甲)》之銘言:
: 先不說進攻本來就比防守困難,光從
: 1. 跨海攻擊,長期在對方家裡境外作戰,增援及補給不利
你要先考慮到日本在朝鮮和關外經營已久,而且在和美國翻臉前海運幾乎不受威脅,
補給困難是在深入內陸之後。
: 2. 中國領土廣大,戰線拉長後取勝區域戰果不易維持
: 3. 幾個查的到的大型會戰日本兵力都不及國民軍的一半
因為國民革命軍的裝備和訓練水準都很低落(至少對比日軍是如此)。
: 3. 在東亞沒有盟友,歐戰爆發前中國還有歐洲國家的資源支援
其實是有的,不過都很廢,你不會期待泰國或東南亞的一些游擊隊幫上甚麼忙,
滿州國和汪精衛政府這種水準已經是日本的"盟友"裡面比較不那麼爛的了。
泰國只攻擊了一下越南的法軍,日本快輸的時候又倒戈說自己沒有幫日本。
另外,日本在入侵越南之前一直有在從歐美進口物資。
: 但最近一堆抗戰回顧節目看起來從頭到尾中國都是被屌打
: 以前還寫在教科書裡面的臺兒莊大捷幾乎是唯一一場"技術上勝利"
: 即使如此國民軍傷亡人數一樣超過日軍的兩倍以上
: 別說反攻,防守能撐過2個月以上都是值得一提的戰功
台兒莊是第一次勉強擊退日軍的進攻,但並非唯一一場勝利,而且戰果也很難看,
一定要說的話第三次長沙才是最能說嘴的,但這種勝利太少,
另外還有崑崙關這種勉強可以看的慘勝可以宣傳,
而抗戰末期在滇西緬北和廣西也有幾次還可以看的勝利。
: 所有查的到的資料幾乎是被完虐,最後已經推到主塔了才被美國拔插頭投降
雖然國民政府確實一路敗退,但是日本始終沒有能力打進四川,
還沒到只剩主塔的程度,更何況蔣中正曾打算在四川失守的情況下退進西康,
因此比較像是打到高地塔、正在死守兵營的情況。
: 以前課本上有國民軍跟日本與共產黨兩面作戰的說法
: 但最近爬了一下對面的文獻資料(不客觀啦我知道,但台灣的資料也不客觀)
: 共產黨幾乎可以視為第三勢力,中日兩邊都騷擾,目的在壯大自己勢力
: 國共正式撕破臉掀起內戰是在日本投降之後
: 啾竟是當年日本太過IMBA,當時的科技跟國力都在世界頂尖
: 還是對手太弱?
: 好多後來死在共產黨手上的抗戰名將面對共產黨的土槍土炮都打不贏
: 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對手太弱,無誤!
國府根本不是列強,大日本陸軍則是列強吊車尾,戰況如此自然是國府太爛的緣故,
事實上即使是在二戰之前國軍和共軍交手也是苦戰,
第五次剿共能成功是因為用優勢的資源發動堡壘戰,不斷插塔壓縮共軍的根據地,
只要是運動戰共軍幾乎都是大佔上風,
問題就在於同樣的方法在二戰後已經沒有足夠的成效了。
不過說共軍是土槍土炮有些太過,好歹人家也拿了日本關東軍的武器。
最後,到底這種日經文要發幾篇?
作者:
VicChou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15-07-13 01:38:00謝謝你 日本 讓我台灣能回歸祖國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15-07-13 01:39:00支那觀點 與眾不同
作者:
VicChou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15-07-13 01:40:00好啦 講實話 日本打不進重慶 是怕東北被蘇聯抄後路啦如果全力打 不管東北是打的進去的
打進去 用焦土戰術 日本只會愈走愈死而已 進退兩難了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15-07-13 01:42:00支那這種戰勝國XDDD
作者:
VicChou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15-07-13 01:45:00這不是我講的 這是岡村寧次講的
作者:
hareluyac (牧-é‡åº¦å‚²å¬ŒæŽ§)
2015-07-13 01:46:00焦土戰術日本穩死 當地不能補給 但是慢慢來又沒那時間
日本不走上談判桌走政治 玩割地這招 光靠軍事力量打打鬧鬧又怎麼樣 國際不認同 到時候還不是被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