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應該要買房的適齡青年
我們必須要深刻的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侷限性 以及偏狹
http://bit.ly/1CTkEbw
http://www.worldjournal.com/3342769/article-%E5%B0%88%E6%AC%84%E4%BD%9C%E5%AE%B6%EF%BC%9A%E6%9F%A5%E6%B5%B7%E5%A4%96%E8%B2%B7%E5%AE%B6%E8%B3%87%E8%A8%8A%E4%B8%8D%E9%9B%A3-%E7%9C%81%E5%BA%9C%E7%84%A1%E6%84%8F%E6%8E%A1%E5%8F%96%E8%A1%8C%E5%8B%95/?ref=%E6%BA%AB%E5%93%A5%E8%8F%AF
首先是否50%的房子被中國人買走
BC省政府的說法是 查無實證 沒有統計資料 無法判斷
更多的說法是 由於強勁的內需 每年三十萬的移民人口導致
第二政府為什麼不敢打房
跟台灣一樣 有著世代階級財富的問題
當本地老一代的房子二十萬買100萬賣掉的時候
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打房
第三稅收考量
溫哥華政府現在很多的財政收入都是地產商貢獻
甚至捷運多蓋幾站
昨天的新聞 北溫市府的稅最高 蓋一間公寓每個單位要付給政府的費用 及申請費用
要四萬加幣 約100萬台幣
第四城市規劃不當
公寓樓 或是城市屋 的核准還是太少
所有本地年輕人都痛恨高昂的房價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政府
Tuna
※ 引述《Sparkle001 (Sparkle)》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CrossStrait 看板 #1LhYCzKI ]
: 作者: Sparkle001 (Sparkle) 看板: CrossStrait
: 標題: Re: [樓市] 加拿大人崩潰 "都怪你們中國人"
: 時間: Tue Jul 21 18:47:17 2015
: 看到那些中國人和中國移民的言論
: 其實思想蠻恐怖的, 但是中國人意識不到他們自己的問題在哪
: 一邊看不起人家, 一邊又要拼命移民去人家建立的國家
: 以後外國排華, 中國人和這些中國移民真的是自招
: http://big5.backchina.com/comments/20150622/news-369291-1.html
: 隨手一捉已經一堆有問題的思想:
: 「請問這些白人佔據原來印第安人的土地,他們是不是最該被驅逐回到歐洲?
: 憑啥總說中國人要入鄉隨俗?
: 這是世界,誰有錢,誰就能影響別人。讓白人他們嫉妒羨慕恨去吧。」
: 「一群失敗者,買不起房就說是怪你們中國人把房子炒上去,
: 找不到工作說是你們中國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
: 市場上競爭不過中國人就怪你們中國人低價傾銷,你們的臉到哪裡去了?
: 不思進取所以怨天尤人,買不起活該」
: 「我們最不濟,也是一個商業投資者,帶上真金白銀,合法地進來這個地區,
: 進行合法的商業買賣。
: 問問你們這些白人祖先,當初進來這個地區的時候,帶來什麼?
: 給這裡的原住民帶來什麼?看他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這些罪孽深重的歷史!」
: 「加拿大土地多。多建些房子,房價就降下來了。」
: ※ 引述《Sparkle001 (Sparkle)》之銘言:
: : 加拿大人崩潰 "都怪你們中國人"
: : 中國人可以不上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購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
: : 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買房子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
: : 中國式購房與歐美人激烈碰撞
: : 近年來,海外熱錢大舉進入加拿大樓市,大幅推升房價,按房價收入比,加拿大房價
: : 一舉飆升至全球第二;按租售比來看,加拿大更成了全球最大的房價泡沫市場之一。
: : 在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海外置業國中,加拿大排名第三;據統計,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
: : 多50%的新房被外國人買去;在溫哥華和多倫多,50%的公寓大樓為外國投資者所擁有;溫
: : 哥華更有15%的房子長期空置!
: : http://pic.bkcimg.com/upload/bbs/images/8/20150621/20150621_14349143149050.jpg
: : (預計將有來自亞洲買家的一萬億熱錢湧入加拿大樓市。)
: : 加拿大樓市泡沫對當地人影響如何?先講一個小故事。
: : 我的同事麥克是個挺神氣的大帥哥,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是我所在部門的系統管理
: : 工程師,年收入7、8萬加元,比加拿大同齡人的平均收入高了一倍多。麥克6年前結婚,
: : 之後添了一男一女兩孩子,3年前買了一棟大洋房,生活可謂美滿幸福,典型的北美中產
: : 階級。
: : 可是,近來他像變了一個人,瘟雞似地時常唉聲嘆氣。按說在歐美不能隨便打探別人
: : 的隱私,但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之下,昨天忍不住開口問他:Issomething wrong?
: : 沒想到他瞪了我一眼,說道:「都怪你們中國人!」
: : 我一愣,不會吧,忙問怎麼回事兒。
: : 原來,多倫多的房價這些年一路飆升,已然大大超過了當地收入的增長幅度。麥克購
: : 買房子時,房價已經高處不勝寒,因為北美多年來,房價一直維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一到
: : 二倍之間。而他買房時,多倫多房價卻已超過他們夫婦年收入的4倍了!按北美人的生活
: : 習慣,孩子大了必須分房而居,享受各自的自由空間,麥克只能硬著頭皮買大房。當然啦
: : ,收支相抵的日子過得緊繃繃。而且由於房價上漲了,政府收取的地產稅也水漲船高。最
: : 倒霉的是一年前他老婆被裁員,直到六個月後才找到新工作,但薪水比先前少了不少,家
: : 庭收入缺了一大塊。
: : 想想也是,麥克太太的收入只夠請人看孩子、伙食及零用;而麥克每個月稅後拿回家
: : 4千塊錢(稅前收入7萬多一點,稅後5萬左右,已屬高收入群體了),扣去房屋貸款、房
: : 屋保險、地稅、汽車貸款和汽車保險幾項大開支,再加上旅遊度假娛樂等等,每個月都有
: : 幾百塊錢的大缺口,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 :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白人家庭,生活按部就緒,上學、結婚、生子,然後養孩子、養
: : 狗,工作、付賬、聽歌劇、看電影、旅遊、減肥、看病、吃藥……在他們的觀念里,人生
: : 就該如此這般。
: : 「但這和我們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我反問。
: : 麥克說,你們中國人,來到這兒有了一套房子還買第二套,買了兩套還想買三套,甚
: : 至四、五套,一門心思靠炒房子投機賺錢,一個新樓盤一開盤,70%的買家都是中國人;
: : 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國人就爭先恐後拚命地搶;中國人可以不上館子、不進電影院、不
: : 去歌劇院、不購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買房子
: : 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多倫多的房價就是這樣被你們抬高了!害得
: : 我們都住不起了!我父母已經退休了,原本準備在老房子里安度晚年的,結果他們的房子
: : 也漲了,地稅也隨之漲了一倍多,搞得他們入不敷出,只能將房子賣了,多倫多待不了了
: : ,搬去了倫敦(安大略省的一個小城),害得我每次去看他們都不方便了!我今天的生活
: : 狀態全拜中國人所賜,逼迫著我像你們那樣生活。不怪你們我怪誰?
: : 聽了麥克帶有偏見的情緒宣洩,心裡很不是滋味,從來都不曾想到,在當地人的印象
: : 里,我們華人的形象會如此不堪。本想立刻反駁,但看著平時溫文爾雅的麥克漲紅了臉說
: : 出這等重話,顯然是被逼急了。我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打了個哈哈就此打住。回頭仔細
: : 一想,麥克說得也並非不無依據。
: : 這幾年來,只要有中國人湧入的地方,如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加拿大的溫哥
: : 華、多倫多;澳洲的悉尼、墨爾本等地,房價都高高吹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偏偏
: : 中國人還在搶購房子,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 : 這種情況令歐美人開始無法忍受。因為傳統的歐美人用於房子的支出不超過稅後收入
: : 的三分之一,現在房價瘋漲得令他們買不起房子,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氣憤在
: : 所難免。
: : 在澳大利亞已對外國人實施房子限購令。今年五月宣布,加大對外國投資者非法購房
: : 的懲治力度,不準購買二手房。這在號稱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實屬罕見;在溫哥華,這兩
: : 年,英文媒體時常大幅報導華人(尤其是中國內地買家)在溫哥華的搶購房產潮,已有開
: : 發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議電郵,指房價過高遺禍下一代,且華人已太多,應該限制移民,
: : 有人甚至揚言要炸毀開發商的辦公室。前些日子,溫哥華市議員及市長候選人
: : PeterLadner明確表示,鑒於溫哥華房地產價格飆升,政府應限制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
: : 購買房子。他指出,大量來自中國的炒房者是導致房價高升的主要原因,「由於房價飆升
: : ,本地人已經大量遷出,同時阻止了新移民的進入。最後你得到的,已經不是我們曾為之
: : 自豪的城市。」
: : 最近,多倫多居民布拉齊在網站上發起請願,要求政府規管外國人投資多倫多房地產
: : ,一下就得到萬人呼應,將由議員提交政府。
: : 順便提一下,加拿大自1995年開放的中國大陸人直接移民,父母團聚從原本3年拖至
: : 到當今的13年。記得前些日子,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是只有9%的加拿大人喜歡中國移民,
: : 離開「黃禍」之說不遠了。誰能想到,千百年來中國人勤勞的形象,被投機取巧代替了。
: : 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愛房」情結,與歐美人的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俗話說
: : 「入鄉隨俗」,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來適應中國人。假如有一天真把人家惹
: : 急了,也就不能阻擋別人反對中國人移民和限購房子的措施。 (文/陳思進)
: : http://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6/22/36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