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個人電腦還沒有興盛的時代,
學術或商業單位都使用大型主機,
讓多個使用者去共享整個大型主機的資源,
早在那時,「虛擬機器」的構想就已經出現。
到了多核心時代之後,
虛擬機器開始更為實用,也是最蓬勃發展的時期。
又過了十幾年的現在,
虛擬機器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
雖然在I/O裝置上仍然存在可觀測的效能落差(與原生裝置相比),
CPU運算效率或是記憶體的存取效率都已經能夠到達95%以上的原生效能。
目前的虛擬機器管理員,大多可以視作位於「應用程式」層。
也就是說,他們具有的地位與一般應用程式相同。
相信在座鄉民可能也都用過vmware player或是virtualbox,
大概可以想像那個使用的情境。
然而,虛擬機器並不是虛擬化技術唯一的救贖。
近年來,容器技術(Container Technology)異軍突起,
在比應用程式層級更低的作業系統層級(OS-level)實行資源分割,
達成比虛擬機器更輕量化的容器。
為何說輕量化呢?
因為虛擬機器必須模擬虛擬的硬體或硬體介面並運行一個獨立的虛擬作業系統,
而容器技術則可以在作業系統層級達成虛擬化而無須模擬這些元件。
關於容器技術的可能性目前各大廠都以紛紛表態,
可見的未來,各位能夠使用更好品質的網路服務,
或許其中一部分便可歸功於容器技術的使用。
(事實上可靠消息指出,gmail就是使用容器技術作為內部的引擎實作的)
從應用程式層到作業系統層,是否這裡就是虛擬化環境的終點呢?
有沒有可能還有韌體層虛擬化技術甚至是硬體層虛擬化技術出現呢?
鄉民涵蓋領域之廣、涉獵之深,說是台灣的新生代最強勢力也不為過,
其中八卦板又是臥虎藏龍,於此請教。
作者:
NeedGem (本當傻蛋的宿命)
2015-07-28 09:53:00一台當多台用(現行虛擬化), 易. 多台當一台用, 難.
作者:
loxjjgu (ゼノ)
2015-07-28 09:57:00虛擬化是三小,我只要玩SAO辣
作者:
saiya (台南中肯伯)
2015-07-28 09:57:00未來是要朝m台伺服器架成一個平台然後可以切成n個虛擬機器
硬體層虛擬化? 你要不要舉例一下? 這好難理解...
作者:
fostertaz (Placebo Addict)
2015-07-28 09:59:00硬體虛擬化,請參考Softmachines,虛擬化多核心
作者:
NeedGem (本當傻蛋的宿命)
2015-07-28 10:01:00想像一下希望把家裡的電腦/手機/平板/智慧錶當成一體...不是只有深在機房和機櫃之間才需要的科技了 (默)
作者: givemeback (無線路由器) 2015-07-28 10:23:00
樓上是想說AMD-V和intel的VT-d
作者:
kps1247 (我的妹妹才沒有那麼少)
2015-07-28 11:08:00去看樂園追放啊 大部分人類放棄肉體進去電腦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