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eterfans (猩媽)》之銘言:
: 請問偉中哥的捲舌音
: 是去哪裡學的?
: 很明顯是去參加正音班
: 但學習的好差
: 捲舌不是什麼字都要捲舌才叫
: 字正腔圓
: 讓我這外省人都聽不下去了
: 只要講到激動處
: 他的本省口音就會浮現出來
: 明明是本省人
: 學北京腔調幹嘛
: 又學得很不自然
: 有卦嗎
跟對岸的羅馬拼音教法有關。
但每個地方的口音都不太一樣,
他們的普通話是會教到要捲舌的,
而我們看中國的電視劇跟電影都會覺得他們講話很怪,
很26,也是因為他們廣電總局的要求,
能當主播要上過正音班,能當演員基本上都要上過發聲跟說話訓練。
所以他們的演員口音我們聽不習慣,但口條倒是都很溜。
但在各地說話其實不那麼捲舌。
像他們沿海地帶,福建尤其是靠金門這邊,實際上你靠口音分太出來
他們是26,除非靠講話的用詞不同。
但根本上,因為小三通的關係,跟金門靠太近。
你分不太出來他們跟金門人的差別,基本是雙方被同化了。
如果講閩南語的話,那就更分不出來了。
只是台灣有蠻多日製漢語,像鐵牛、鐵馬、卡踏車、歐都麥(拜),便當這些,
他們那邊閩南話是不用的,要分辨只能從這些小地方去分別。
像我印象很深,有一次認識的26要跟我借螺賴把,但他是講螺絲刀,
我一下會意不過來,以為他講的螺絲刀是紅酒開瓶器,
就去拿了開瓶器來借他………。
但實際上這種小誤會,別說是26,跟同學也會,
像我國中的時候,隔壁桌跟我借「擦布』,我就是真的拿衛生紙給他,
說我沒擦布,給你面紙頂一下。
但實際上他是要跟我借『橡皮擦』,但我們習慣講『擦子』或是『擦逃(頭)』
說真的,要從口音跟打扮來分別26,其實很難。
但從長相的話,北26跟南26真的有比較大的差別,
單看個體看不太出來,但只要你看過一次一整群的北方26或是南方26聚在一起,
你就會懂得南方26跟北方26的差別了。
真的差距太大了,非常明顯。
至於偉忠…,我真的不曉得他從那個年代穿過來的,
他那種說話方式跟穿著打扮與髮型。
實際上已經沒有26這麼穿了。
30年代的上海老式油頭、民國5、60年代眷村的服裝品味。
還有他的講話方式,他只是捲舌音重,根本就算不上26的標準普通話,
他就算是跑到北京去,也是會被人當成怪咖。
真可憐啊,他們那小撮人只能在自我幻想中找到自已的族群認同感。
因為他們所謂的國家,那個國民黨的流亡政府神主牌,
只剩下他們這一點點人還在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