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use0720 (凜月銘心)》之銘言:
: 昨天柱柱姊到新竹義民廟,
: 說義民爺犧牲很多生命抗日,用鮮血換來家鄉的安定平安
: 還說到抗日英雄劉永福、莫那魯道、余清芳等人,抵抗日本的侵略
: 說到劉永福 的確是有組織抗日,
: 但是日軍打到城下之前,自己就先繞跑回大陸。
: 劉永福真的是抗日英雄嗎?
批評劉永福不戰而走的人
應該要設身處地為當時劉永福所處的時空環境著想,換作是你們會做的更好嗎?也許砲聲
一響,跑得比唐景崧還快許多呢!
我在拙作《日落台南城》頁265-268提到:
由於面對臺南北方兩股日軍之正面攻擊,劉永福希望力保的嘉義城及其縣境,終究讓日軍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陷。臺南後路則因乃木軍的阻斷,而無法退至恆春及臺東。而到南京
求見張之洞再三求餉求械的吳桐林被告以「兩奉上諭,不准接濟臺灣」,劉永福想將兵力
集中在臺南,想做最後一擊也力不從心。於是,遂有內渡中國內地的念頭。
1896年4月,日本外務大臣陸奧要求日本駐華公使「對曾於臺灣島抵抗『日軍』之清兵給
以處份一事」之結果來函告知。結果,清政府並沒有像抗英志士姚瑩一樣處置劉永福。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勇敢並非在情況變得艱難時能堅守陣地!此時能鎮定且
正確的判斷,以「戰略要求」撤退也無可厚非!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而且,曾經在乙未抗日戰爭中給予日寇很大殺傷的侯西庚、俞明震、蘇力、胡嘉猷,舉人
李應辰,及民主國的財政大臣陳鳴鏘,也都全身而退,不能抹滅其貢獻。
這些人當中,有的還打著劉永福的旗號繼續抗日。如光緒乙未年的最後一日,胡嘉猷準備
率眾在1896年元旦日以武力奪回臺北城。其文告內文有:
倭奴佔領臺灣數月,到處殘害淫虐,荼毒生靈。凡有血氣者,宜應同心戮力,恢復桑梓。
本統軍奉劉大帥委託。誓師督眾,欲誅滅倭奴。一唱百和,莫不踴躍爭先。…
可見劉永福對台灣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