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前面鄉民們的幾篇PO文,小魯過去一直有個疑惑,
根據過去文獻指出,
登革熱只能感染少數『靈長』類動物,
且蚊子一定要叮咬感染者,才有機會傳染給下一位宿主,
成蟲不會垂直傳撥給孑孓,
回歸線以北的國家隨著冬季來臨,成蟲消失病毒亦隨之凋零,
不像流感、狂犬病毒可以於多種哺乳類動物之間傳遞,
也不像B肝、C肝、HIV、HHV可以長時間潛伏於細胞核內,
而登革熱感染後,跟流感一樣,只靠著宿主免疫或支持性療法,
本身就可以痊癒,
另外,腸病毒本身雖然也只感染少數宿主(人類),
但由於腸病毒的蛋白外衣(capsid)故使病毒本身可以長時間滯留於環境,
反之,登革熱本身是含套膜(envolope)之病毒,
無法長時間單獨保存於環境中,
簡言之,理論上登革熱病毒本身,應因隨著人類病患痊癒及冬季的來臨而消失。
而境外感染者的部分,
北部的外國人、外勞也顯著多於台灣南部,
但奇怪的是,境外病例數北部卻低於南部,
(北方的日本反而有本土案例)
所以小魯就很疑惑登革熱的傳播原因,
除了最主要的環境因素,
以及境外導入、人口密度、蚊蟲密度,
是否還與本土獼猴與人類的互動及分佈有關聯?
過去國內國外有類似的大型研究或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