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台商談大陸祭祖:忘不掉的根 抹不去的魂
2015-09-15 11:07:58 http://goo.gl/zaxCkf
65年前,22歲的王易謙從舟山群島坐船到台灣。那時,他沒想到這一別,幾乎跨越了半
個世紀,連母親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也沒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參
加在家鄉河北舉辦的大型祭祖活動。興奮夾雜著悲涼。
「大陸不僅有我的回憶,還有我對父輩和祖輩的回憶,這裡是忘不掉的根,也有抹不掉
的魂。」87歲的王易謙說。
2015乙未年涿鹿共祭中華三祖大典於13日在張家口涿鹿縣舉行,上千名來自海內外華人
參與祭祖,其中約有100名台胞從各地趕來參加祭祖大典。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王易謙是台北市河北京津同鄉會理事長、台灣陸軍退役中將
,其祖籍在河北易縣,雖1950年從舟山群島坐船到台灣,但日夜思念家鄉的那條易水河。
每每別人問起他來自哪裡,他都會回答:「風蕭蕭兮易水寒。」
王易謙說,比起當年他離開大陸時,兩岸的關係發展到今天不容易。中華三祖是中華民
族的起源,雖然信仰不同,但最終「走到一起」。他認為舉辦大型祭祖,號召海內外中華
兒女一同回來,不僅能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還能凝聚民族向心力。
84歲台胞惠憲禮祖籍河北撫寧縣,1948年作為國民黨青年軍208師的一員到達台灣。雖
然大陸的親人在遙遠的海的那邊,但他一直保留著家中族譜,也常常告訴子孫有空要常回
家看看。「族譜和祭祖都是讓我們記住,自己來自哪裡。」
69歲台胞、台北市河北京津同鄉會總幹事柴宜生此次跟其他9位台胞代表了五千人參加
祭祖。第一次參加祭祖的他認為,祭祖應該每年辦,多邀請台灣年輕人和本土人,讓大家
記住「根」在哪裡。「作為同鄉會的代表,我有義務把三祖文化的『融合』精神傳達給台
灣的同胞,尤其是年輕人。」
36歲的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蔡秉憲來到大陸近10年來參加了5次不同地區主
辦的祭祖活動。他認為,無論哪裡舉辦祭祖活動,但我們的「根」都在這裡。如今在做兩
岸交流工作的他每年會從島內帶將近500個年輕台胞來大陸,「我希望他們客觀的瞭解大
陸,並把這些資訊帶回島內,如果他們能參加這種傳統的祭祖活動,我相信對他們很有意
義。」
來自台北的林孟萱,如今正在中醫藥大學讀大二。第一次目睹傳統的祭祖儀式,她說自
己被中華傳統文化所震撼,「中華民族的文化起源於這裡,而台灣則是延續其中一部分。
」(陳恆光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