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釜山影展適逢20週年紀念,特別策劃「紀錄片系列專題—亞洲
電影的力量」,邀請日、韓、泰、伊朗等10國導演,以紀錄片方式呈現各國當代電影。曾
拍攝《白鴿計畫:台灣新電影二十年回顧》的蕭菊貞臨危受命,乾脆把片名叫做《
FaceTaiwan》,她說:「如果出國參加影展再被冠上『中華,台北』,至少片名就有『台
灣』。」
蕭菊貞更有意識地將國旗畫面剪進《FaceTaiwan》,包括1985年侯孝賢主演、楊德昌執導
的《青梅竹馬》,偷拍國慶牌樓佈置,畫面上出現「中華民國萬歲」字眼。鄭有傑導演曾
在短片《潛規則》消遣有些台灣人為了在中國賺錢,放棄國家認同,片中也出現超大的國
旗畫面。
《白鴿計畫》從80年代台灣新電影拍到2001年台片票房谷底,《FaceTaiwan》則呈現台片
票房復興的同時,台灣導演始終試著用電影反映社會脈動,更正面迎戰「國族認同」議題
一直關心台灣歷史的魏德聖導演在《FaceTaiwan》中坦言,他拍《海角七號》被罵「親日
反中」,《賽德克.巴萊》變成「抗日」,到了《KANO》又被轟「媚日」,該片也被中國
封殺。他形容台灣就像亞細亞孤兒,日本與中國都曾是我們的寄養家庭。但「台灣人已經
幾歲了?不需要再這麼脆弱,沒自信到這麼敏感。」
中國也對政治超級敏感,《總舖師》監製李烈在受訪時談到,《總舖師》至今無法在中國
上映,就是因為片中的廚藝比賽叫做「第一屆全國廚藝大賽」,中國廣電局認為「台灣不
是國」,因此無法通過審批上映。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51862
是有沒有這麼玻璃心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