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人間福報
2.完整新聞標題:
人間百年筆陣 博士生悲歌
3.完整新聞內文: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過去,如果子女能進入博士班就讀,或獲得博士學位,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是以,博士班
的設置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再加上大學的增設及學生的擴招,需要更多具有博士學位的
師資,因此,大學博士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但曾幾何時,博士招生也開始生源不足,最
近,教育部開始限縮招生名額,許多大學博士班名額都受到刪減。
儘管,博士班名額開始刪減,但博士畢業生卻早已面臨失業問題。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
大專校院陷入招生不足窘境,增聘教師的大學有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要在大學覓得教
職,何其困難。部分大學不僅不再新聘教師,甚至於開始減薪、大肆裁員、資遣老師,許
多大學教師面對失業、流浪的命運。為了讓這些即將面臨流浪命運的博士教師覓得新職,
教育部特別設立了「phdmatch」平台,挑選出三百個博士職缺,希望協助大專教師轉業。
但平台上多半是科技領域職缺,而希望媒合的教師以文法商居多,顯然的,這個平台也無
法解決流浪大學教師的問題。
博士為何不吃香?博士學位光環為何褪色?原因很多,博士招生名額暴增及產出品質下降
是主要原因。據教育部統計,過去十年因廣設研究所,博士畢業生人數從十年前每年不到
兩千人,暴增到每年逾四千人。當博士生人數逐漸增加之時,也是國內大學教育資源逐漸
匱乏時期,在量大幅擴增,資源相對減少時,博士產出品質受到嚴重衝擊。
另外,早期博士生大多為全時學生,而近年來的博士生卻多為在職人員,以在職的方式進
修,這些學生有部分只是想獲得博士的學歷,對其工作所需智能的提升並不十分在意。另
有部分學生因工作繁忙,無法全力進行學習、研究的工作,品質當然大受影響。
而在教授的心態方面,一方面老師愛護學生,對學生刻意呵護,再加上招生困難,學生來
之不易,當然不願其退學離開,更不願意太過嚴苛,以免嚇退可能前來就讀的學生。不能
嚴管勤教在前,又不能在學位考試、論文撰寫把關,當然就培養出許多有「學歷」而無「
學力」的博士生,社會對博士生的評價不往下降也難。
每個博士畢業生最期待的工作當然是到大學擔任教職,這除了大學的薪資結構與工作性質
受到博士生的青睞之外,博士生所受的訓練就是以研究高深學問為目標,大學教職是最佳
的「學用配合」的工作崗位。當大學教職人滿為患之際,博士生不得不考慮到產業界服務
,將學術研發能量帶入企業之中。而台灣企業雖然高喊「產業升級」多年,投入研發經費
卻十分有限,所需研發人力不僅數額有限,且大多是博士以下,特別是以碩士為主的人才
,博士生要進入這個領域,恐非易事。再加上因考慮產出成本,除部分國立大學外,博士
班設立大多以文、法、社會科學、商管為主,這些博士生的專長領域並非產業界所需,在
博士及人才的供需方面產生嚴重落差。
現今每年畢業的博士生中,至少有三千人找不到大學的教職,這些畢業生不是「短期就業
」,就是在學界擔任如研究助理、博士後研究或專案教師的工作,或是「低度就業」,到
企業界擔任原本碩士就可擔任的工作。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人才的損失,更是
國家競爭力無法提升的重要原因。而若長期以往,累積的流浪博士,流浪教授人數將比中
小學流浪教師多,恐將成另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有鑑事態的嚴重,教育部自去年起已開始擬定相關對策,包括管控各校博士班招生名額,
也將推動實用型博士,透過實務研究、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取得博士學位,但這些政策
治標不治本,緩不濟急。看起來博士生的悲歌,還須傳唱相當時日。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07306
5.備註:
平台上多半是科技領域職缺,而希望媒合的教師以文法商居多
博士班設立大多以文、法、社會科學、商管為主,這些博士生的專長領域並非產業界所需
,在博士及人才的供需方面產生嚴重落差。
早期博士生大多為全時學生,而近年來的博士生卻多為在職人員,以在職的方式進修,這
些學生有部分只是想獲得博士的學歷,對其工作所需智能的提升並不十分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