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台灣本來就輸先進國家ㄧ大截
我看輸一圈都有剩吧....
這只能怪罪於大部分的台灣人
守舊的心理和整天擔心個資外洩
所以整體功能就做得很不親民 很麻煩
孰不知那些擔心的人 往往就是對資安最沒概念的一群人
真的以為 我都不接觸網路 我只要都拿現金 就是最安全
然後隨便一通詐騙電話 就傻傻轉帳
電子錢包本來就是未來的趨勢
出門幹嘛還要帶一堆鈔票零錢..
今天撇開科技因素 台灣早就有這方面的技術資源
就拿現在的電子錢包來說
政府幾年前開始推廣電子發票
好像很屌 從紙張變成感熱紙!?
然後哩 只是搞得更麻煩 每家發票大小都不一樣
然後對個發票 還要先分類好
這時候你開始幹礁政府
政府會說 有配套阿 只是你們不去用而以阿
我還滿好奇 有多少台灣人知道這個政府平台!?
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
最一開始比較大眾化的電子發票載台是手機條碼
上去這網站 用個人資料去申請一個 個人帳號
(這關就刷掉一堆人 還需要自然人憑證才能辦帳號..)
之後就可以申請出一組專屬手機條碼
去超商結帳時 要先在手機上安裝手機條碼app
然後秀出你的一維手機條碼 給店員刷你的螢幕
就可以把發票直接存在你的個人資料庫中
每個月中獎時 在去iBon登入你的帳號 把中獎發票列印出來
在拿去換錢...
(現在也可以直接去網站上登記銀行帳號 中獎會自動轉帳)
不過以悠遊卡來說
又更方便許多 不過也是需要設定
每張悠遊卡 或是 信用卡型悠遊卡
都可以去超商的iBon機台歸戶到自己的帳號下
這樣去超商結帳時
直接刷悠遊卡 在跟店員說 不用印發票
發票就能直接存在帳號內 會自動對獎
中獎會直接存到銀行帳號
這流程 這幾年來 我在超商結帳
我看到別人用的次數 兩隻手數的出來
所以到底是誰的問題!?
歸咎到源頭 就是一個難以入門的東西
每一項設定 都太不直覺...
且政府也不大力推廣
明明就是方便又好用的東西
偉哉政府
所以為什麼離先進國家越來越遠 完全不意外
更別提7-11結帳機台
早就有NFC感應區 我到現在只看過一個人用過...
有拉 現在有銀行要做 做法是
假如你手機不支援NFC 就要去買一個小感應器 插在耳機孔上
然後結帳時 把小感應器給感應區感應...嗯
※ 引述《kobitos (醜比頭精靈)》之銘言:
: ※ 引述《satoyama (里山)》之銘言:
: : 中國就是一個沒有市話直接跳手機的狀態 所以人人都有手機
: : 台灣要推第三方支付比中國困難很多
: : 中國沒有信用卡(後來有了 但是很不普及)
: : 銀行轉帳跨個省份就要手續費 還要一段時間後才到帳 拿現金還要提防拿到假的
: : 加上電子商務超級發達
: : 台灣上網路買東西多半是年輕人 過四十歲會在網路買東西的比例就不高
: : 但是中國因為地大人擠加上快遞超發達 一件包裹運費20到30塊台幣 多半賣家還會吸收
: : 家裡缺條水管都上網買 懶得上街人擠人 人人都上網買東西
: : 所以人人都有支付寶帳戶
: : 那些刷條碼支付等方便的功能是後來才附加的 沒加上去之前就已經那麼多人用了
: : 台灣有替代功能的手段太多了 即便法規不阻擋 也很難像中國一樣普及
: 2015年都快完了台灣連身份證都要和健保卡都無法整合
: 還能期待什麼 ??
: 台灣要弄個像樣的沒什麼問題 但只會擺爛 資訊進步遠遠落後
: 錢到底花到那去?連車尾燈都跟不上 不輪替要幹嘛?
: 親自到atm面前跨行轉一筆帳就要15元 是要多少人工 去搶比較快
: 資訊進步真的太慢了 有什麼資訊產品是引以為傲的嗎?
: 我們正被馴養成用現成的東西 但這些都不是自己國家能掌控的
: 實質狀況下這些資訊產品的資料、附加利益和營利 都白白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