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消失是被塞回家中 精障病患誰來救
2015-11-24 15:15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臺北報導
2007年訂定「精神衛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強制住院門檻後,強制住院人數逐年降低
,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國民黨立委楊玉欣說,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
多數家屬沒有照顧專業,反衍生社會問題,陷入惡性循環;約8萬名患者因擔心遭歧視,
不願申請身障鑑定,也因 記者林澔一/攝影(情境照片)
前言: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精神疾病是影響21世紀人類健康的重大衛生議題。官方統
計,國內慢性精神病患人數逾20萬人,只有三萬多人在醫療護理機構專業照護,有更多的
精障者隱藏在社區的角落;公衛護士人力不足,家屬照護也面臨巨大身心壓力。聯晚關懷
精障者醫療照護問題,深入報導精障者面臨的困境,呼籲政府做好精障者社區照護,並給
予家屬更多支持。
2007年訂定「精神衛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強制住院門檻後,強制住院人數逐年降低
,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國民黨立委楊玉欣說,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
多數家屬沒有照顧專業,反衍生社會問題,陷入惡性循環;約8萬名患者因擔心遭歧視,
不願申請身障鑑定,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務資源。
全臺17萬患者
住家中或獨居
楊玉欣和社福團體建議,病患離開醫院回歸社區的同時,現有社區資源也應強化,才能讓
患者得到妥善照顧。
楊玉欣說,臺灣每年有約238萬人次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佔健保門診人數11%;到去年
為止,因慢性精神疾病而領有重大傷病卡約20萬6千人,其中因精神疾病領有身心障礙手
冊者,約12萬2千人,兩者的落差,可見有約8萬名患者因擔心遭歧視,不願申請身障鑑定
,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務資源。
楊玉欣說,目前精神病患醫護資源皆不足,全臺有20萬6千位精神慢性疾病患者,但是住
院病床、日間留院、復健機構和護理之家可收留人數才3萬多人,其他超過17萬名病患是
在家中由家屬照顧,甚至獨居;此外,復健資源也嚴重不足,國內目前復健機構僅能提供
8千5百多個名額,也缺乏完善的追蹤和照護服務。
調整住院門檻
強化社區照護
「結果病情復發只能再度入院,變成『旋轉門效應』,一直重複住院出院的過程。」楊玉
欣說,部分病患未接受規律治療,精神情況欠佳時會做出激烈行為,在國內精神疾病社區
照護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家屬承擔主要照顧責任,但會因缺乏外部協助、照顧技巧,時常
爆發衝突;因此,最近有家屬希望再度修法,降低強制住院門檻,由醫院承擔。
楊玉欣認為,調整住院門檻無法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強化社區照護的資源,增加人
力,也結合社政單位開辦日間作業設施,加強精障病患的生活技能、人際關係訓練等各種
提升病患社會適應能力的服務方案;另外,專業醫療團隊也可主動到病患家中訪視,建立
醫病關係,讓病患接受規律治療,才更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9053/1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