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wpuma (還很新)》之銘言:
: 古有日月明
: 今有妙字輩
: 還有一些外來的
: 像是山什麽的 或是摩什麼的
: 有沒有邪教競爭很激烈的八卦啊?
: 母豬教才是唯一
上篇推文提及不少邪教典範,例如紫衣神教、統一教、摩門教、KMT等
就宗教社會學的觀點,上述稱得上宗教都包含幾個要素
1. 神格化的領袖 :凡舉有CHARISMA的領袖皆稱之
2. 教義典範 :洗腦用的SOP價值觀
3. 儀式場所 :執行洗腦的場所
不過以東方社會對於宗教的想像
通常會將宗教僅僅侷限在討論生死或來世救贖的價值體系
而對於死亡的焦慮與救贖的不確定感,往往也是信仰某種宗教的主要動機
那不討論生死、來世救贖的宗教存在嗎?
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這種非神論的形式影響更為深遠
他不討論生死,但他的教義內涵貫穿你生活所有大小事
他是儒家,或更正確來說他應該稱作儒教
而儒家也同時符合上述所提及的宗教三要素
神格化的領袖:孔孟之流
教義典範: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儀式場所:古代叫私塾、現代叫義務教育、若你想搞點儀式還可以上孔廟
而關於儒家的內涵,明治時期福澤諭吉曾提出相當精闢的見解:
與同代中國知識份子相比,福澤受儒家思想的束縛要小得多,本人也有意識地抵制儒家思
想的影響。他尖銳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學就是“事君。
”
福澤指出,治與被治的,三綱五常的關係模式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偶然形成的,並不是人性
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與父母子女的關係相類比。孔子完全為他所處的時代和社
會經驗局限,結果他的學說雖然代代相傳,但永遠只能基於治與被治的固定模式上,並非
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類知識的進步其實是獨立於
儒學而發展的。儒生除了讀書破萬卷,做官,退休後發牢騷外一無所成。
說穿了,儒家所強調的"事君"僅是孔子個人主觀情感的衍生
再加上歷史的偶而成為近代中國思想主流
然而福澤也點破一件事,即當代的進步不盡然與儒家思想畫上等號
甚至有可能在儒家所強調的規範下有所箝制
一旦思辨真理要以階級規範當作前提,在這體制之下,下對上的挑戰便會被視為原罪
再者,若以西方宗教史的觀點來看
與其說儒家是一套價值體系
不如說儒家應該是一套統治階級的無神論信仰
再加上統治者有意無意地將這套思想灌輸給平民,一切的歷史偶而造就當今現況
用一套無神論的宗教信仰體系來洗腦人民?
聽起來很荒謬吧?
但它確實在東亞運行了好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