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玩的不是經濟成長,而是「信心遊戲」
之前中國的經濟成長都7%以上,然後今年可能會掉到4%,這代表什麼??
原先一些體質比較差的公司,靠著高成長率,借貸容易、大家都賺錢也敢買東西
所以這些公司還能生存下來
但從7%變成4%,一些銀行開始緊縮貸款、大家開始不敢亂花錢買東西
所以這些公司就開始裁員,甚至倒閉、外移到他們能生存下去的地方
感覺很耳熟??因為台灣以前也經歷過
然後高成長率借貸容易會導致資產泡沫,然後成長率降低之後,「信心」降低
大家開始看壞資產的價格,如果資產價格已經低於貸款金額,倒帳就有利可圖
這時銀行的壞帳率就開始上升,壞帳到一定比率,人民就去擠兌怕錢被銀行倒掉
感覺很耳熟??因為國民黨那些超貸案潛逃到國外跟銀行倒閉阿扁搞金改的就是這樣來的
也就是因為經濟就是「信心遊戲」
所以中國經濟成長率降到4%,就很有可能發生金融風暴,因為信心崩盤
尤其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還沒有發生過本土型金融風暴,所以中國人還自以為不會發生
但金融風暴之後,國力還是存在,只是吹出來的泡沫破掉之後,人民的資產價值會打折
結論就是,成長率下降會讓泡沫破裂,導致中國本土型金融危機
但中國的國力還是存在,就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那些國家還是活的好好的
作者:
jfw616 (jj)
2016-01-31 11:11:00數據造假是一回事,但是中國有多少美金是真的
有多少美金? 都一直外流阿 這個連土共官方自己也承認
但是中國的債務主要是內債非外債 政府又專制比較好解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16-01-31 11:14:00倒果為因 中國人自己做事不老實 怪人家沒信心
作者:
gm0081 (ngn)
2016-01-31 11:15:00中國的數據造假不是世界有名嗎?我不信他們的人都不知道。
作者:
linzero (【林】)
2016-01-31 11:16:00執政當局只重視GDP時 政策就會往只提升GDP的畸形發展靠攏
那你要說全世界的國家都不老實囉??全世界都發生過信心崩盤的金融危機
作者:
gm0081 (ngn)
2016-01-31 11:17:00當連政府都無法信任,那還能信任誰?
作者:
sading7 (sading7)
2016-01-31 11:18:00中國不是北韓 經濟低米所換來的 就是改革的渴望
人類都是用體感去感受經濟熱度的,誰在管造不造假??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1-31 11:18:00不過 我覺得觀察點是中國政府對民間的壓制力
IMP與世界銀行算的整體GDP也差不多 造假是地方非整體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1-31 11:19:00如果經濟持續惡化 與國防預算一樣大的維穩經費下降那就會出現更多動亂 導致經濟再次惡化
經濟是實業,但很多人經濟好的定義卻是熱錢充斥好賺錢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1-31 11:20:00恩 另一面也可以說 對於公共安全的防治力會更低
作者:
gm0081 (ngn)
2016-01-31 11:21:00中國造假又不是只體現在經濟上,很多地方問題都很大。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1-31 11:21:00所以原本監控就不良的地方會更惡化 天津爆炸會*N
作者:
gm0081 (ngn)
2016-01-31 11:22:00這些問題加上金融危機,整體問題會更嚴重。
造假其實跟熱錢一樣,讓人民誤以為經濟很好當然,你說的造假會導致泡沫破裂更難看但造假與熱錢產生的東西還是會累積國力的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1-31 11:24:00解決問題無論如何都需要改體質 但是以中國目前來看緩不濟急
等泡沫破裂之後,這些造假就會回到真實的價值現在中國就只是一直在撐著泡沫不要爆炸泡沫加造假,也只能泡沫吹更大來防止爆炸
但這幾年中國主動放棄追逐GDP增長數據就是有發現問題而且現在又加入SDR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就是讓很多經濟數據透明化 也算是提早反映問提打消泡沫 不像是吹大泡沫
看台灣以前國民黨怎麼玩得 不難知道中國會遇到啥情形
作者:
dslite (呼呼)
2016-01-31 11:32:00韓國有好好的嗎? 一堆資產都變外國人的
作者:
sading7 (sading7)
2016-01-31 11:34:00禁止賣股票就是在阻緩泡泡破掉也只是中國敢這樣玩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6-01-31 11:36:00國力還在但是高層的資產會大縮水
完全推這篇 就是在維持泡泡不要破但是泡泡愈來愈大了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6-01-31 11:51:00過程太過簡化了,中國其實早在09年就開始放緩
比較贊成roger5566的論點,是在打消泡沫,要吹泡泡,就不會放棄gdp表面的數字了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6-01-31 11:54:00放緩之後政府動用一堆政策工具維持有效需求,不合適的施政和實體放緩導致了近年的金融波動。既然大家都曉得GDP是官方吹的,就不會有太大幻覺,又怎麼會把信心建立在GDP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