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蠻感慨
不過不是感慨他沒學歷
而是覺得他就是典型的沒準備好唸大學
卻被制度鼓勵進大學
反而重挫的例子
按技術能力區分
技術人才大概可分為:
技能、技術、工程三種
其中技術型人才
在特定領域又分化為一般技術型與高級技術型兩種
例如醫院中
看護是技能型 這工作要求的是熟練的操作
如幫病患翻身、洗澡、換尿布、餵食
這樣的熟練操作絕對不是書唸的多就能勝任的
而護士就是一般技術型
這工作不只要懂操作 來跟看護溝通
還要有學科知識可以聽懂醫師或護理督導人員的指示
然後護士中再分化出一部分人員
來擔任督導或更高深的護理工作
如專科護理師
即高級技術型人才
醫師則是工程型
這工作已經離幫病患翻身等手動操作很遠
而是以專業知識為主要基礎來工作
即使是外科手術醫師
也需要以高深醫學理論為基礎來進行開刀行為
所以雖然開刀熟練度也重要
但所需知識決定了這工作是工程型而非技能型
同樣的例子
如建築業的各類技工、工頭/監工、工地主任、建築師及各種技師
也是存在類似的關係
回到原文
這位先生是很典型的技能型人才
他所參加的也是技能競賽
所以要不斷練習增加精準及熟練度
而他表現也不俗
先後得了全國第一及代表台灣出國比賽
問題就出在
這樣的高技能人才
被制度鼓勵而進了以陪養工程型人才為主的台科大
要知道一件事
接受工程型教育是必須要有紮實的學科能力作為基礎的
把一個沒準備好接受工程型教育的技能型人才送進台科大
那不但是標準的浪費技能型人才
進學校後產生重挫也不是難以想像的事
從他自述考微積分成績遠不如同學就足以說明這種心情了
他帶著這樣的挫折經驗
進入建築工地擔任水電工後
又發現標準競賽與實務間的落差
且他的競賽經驗又不被實務界(水電師傅)認可
再度挫折
其實
如果從一開始
這位表現傑出的技能型人才在參加技能競賽後
能直接進入職場從事本業技能工作
雖然一開始還是要面對理論與實際的落差
可能一樣會被師父酸
但他本身的高技能基礎
只要能堅持下去
應該早晚還是能讓他如魚得水
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尤其在成為師傅後
他是一個例子
但至少他是傑出技能型人才
而台灣過去濫設普大科大
讓很多連技能都沒有的人
也在完全沒準備好的前提下進了大學
這樣的人更慘
沒有技能、技術
也沒有因唸大學獲得專業能力
最後就是花了四年青春及父母血汗錢拿到一張灌水學士文憑
結果出社會後能找到的工作
跟二、三十年前的國、高中畢業生沒兩樣
不過除了教育面
台灣慣老板不願合理分享經營利潤
不重視技能、技術型人才
勞動條件不佳
也是灌水學士文憑還能在這社會販售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