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點說明:
智慧電表到底能夠幹嘛?又不是裝了就比較省電
FB連結: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1765041965051
FB內容:
【智慧電表還不智慧,錢花的多製程碳排又高,住宅用電也沒辦法省多少】蔡政府幹麻急
著燒錢增碳?是要夾持台電圖利廠商嗎?
目前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智慧型電表, 只有單功能客製化數位電表, 根本不適合建構智慧
型電網, 目前電表上既有通訊模組也沒有辦法適合各種傳輸情境、也沒有那一個科研單
位邀約產官學就輸出入資訊模組化研擬相關協定、規範,如果只是一個陽春的數位電表卻
要價萬元,請問這些改裝成本如何攤提? 社會有共識了嗎? 我怎麼沒看到蔡政府和各界、
和台電"溝通",看到的只是蠻橫的直接外行領導內行要求短期急就章要安裝數字達標呢?
家庭逐時用電資料分析出來的白天全國尖峰時段是處於低谷,高耗電家庭確實在傍晚全國
第2波高峰供電區段出現大量用電。即使如此,時間電價中高峰電價從7:30算到22:30分,
對高、中、低耗電型家庭節電誘因真的會出現嗎? 這個時間,唯一比較可以後移到22:30
分的家電使用大概只有洗衣機,其他照明、空調、烹調、視聽娛樂、沐浴清潔大都無法後
移,當然鼓勵晚上外出到戶外運動、圖書館及賣場吹冷氣.....到是可以減少區域用電,
但對為了時間電價改裝成本高達萬元,還要長期繳納通信傳訊費用,有急迫性嗎?
基本上住宅的耗電比例變化趨勢呈現「盆型」,尖峰用電時間(晚間)恰好避開目前全國
的尖峰用電的中午時段。經統計後發現住宅從晚上6點至隔日凌晨2點(共8小時)間的耗
電量就佔了全日耗電量的48.7%,其餘時間(共16小時)僅佔全日耗電量的52.3%。若從
平均每小時的耗電量來看,如下圖所示。低耗電型的住宅每小時約在0.5(kWh/hr)上下
,而中耗電型的住宅則出現「淺盆狀」的分佈。高耗電型的住宅此情況逐漸明顯,出現「
深盆狀」的劇烈變動,耗電量明顯集中在夜間時段,一天中的高低耗電差距可達1.4(kWh
/hr)。
該研究(2004年)顯示:針對全年8,000kWh以上的高耗電型住宅與全年5,000kWh以下的低
耗電型住宅,依照夏季月與非夏季月進行逐時的耗電量特性分析。低耗電型的住宅每小時
耗電量約在0.5(kWh/hr)上下,並於晚上6點後開始進入用電尖峰,直到凌晨12點後耗電量
開始下降,從曲線變化中可以得知此類型住宅的民眾並無熬夜晚睡的習慣,並在早上6到7
點左右便起床,加上平時沒有使用冷氣的習慣,因此夏季月的耗電量只比非夏季月略高一
些,這是因為部分家電(如電冰箱或電風扇)在夏季月的耗電量會略高於非夏季月的耗電
所造成,但是全日耗電量的起伏並不大,因此「人口單純、早睡早起、夏季不使用空調」
可以說是低耗電型住宅的生活作息特性。
而高耗電型的住宅耗電特性則有很大的不同,夏季月平均一天中最高與最低耗電差距可達
2.0(kWh/hr),而非夏季月也有1.26(kWh/hr)的差距,呈現「深盆型」的變動曲線,從趨
勢圖來看,同樣於晚上6點後進入用電尖峰,直到凌晨12點後逐漸下降,尖峰耗電時間明
顯集中在夜間時段;若從季節耗電特性做比較,扣除一般家電的耗電量後,可以發現夏季
月在下午1點到3點間與夜晚9點以後到隔天早上7點間,有相當明顯的高耗電情況,主要原
因在於這時段恰好是住宅使用空調頻繁的時段,而且住戶習慣於夜晚就寢後仍然連續使用
空調到隔天早上;這類家庭人口數較多,成員生活作息因此不盡相同,同時也反應在住宅
的耗電變化上,從非夏季月的逐時耗電趨勢線,可以將大部分的空調耗電影響加以排除,
此時耗電量於午夜12點後逐漸下降,代表家庭成員並非同時間就寢,並且在早上8點後才
有耗電量明顯增加的情況,因此「人口組成複雜、晚睡晚起、夏季空調時間長」可以說是
高耗電型住宅的生活作息特性。
該研究取樣62戶:分別是低耗電型(5,000kWh以下,30戶,每戶3.57人)、中耗電型(5,
001~8,000kWh,22戶,每戶4.05人)以及高耗電型(8,001kWh以上10戶,每戶4.50人)
的住宅,探討不同耗電類型的住戶在單日內逐時的耗電比例與耗電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