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rislakbay (莫里斯四方報)》之銘言:
: 也不用講多難聽,這就當年馬英九執政前半段學者治國的樣子,
: 為了專業與整體國策考量而與民意背離,卻又無法徹底擺脫民意,做事綁手綁腳,
: 結果就是事情沒做好,民意也反撲,到了後半期變成比低能的白癡治國。
: 陳水扁執政也有這種前期理想化,後期低能化的現象,
: 初期與國民黨的妥協、諸多產業規劃與新政和後期的民進黨三寶秀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就是民眾所需要的,
: 民眾無法理解國家競爭力是甚麼東西,只會隨著簡單的做秀起舞,
: 因此反對能帶來廉價電力、穩定穩定供給工業、平緩物價的核電,
: 反對能促進與美國關係、增加外貿談判籌碼、降低豬肉價格、驅逐本地汙染源的每株,
: 妄想能夠從真正代表國家與社會的財團手中取得更多的休假,
: 妄想能用嘴砲在國際上立足,用鍵盤打破中國的圍堵,
: 妄想政治真的能夠脫離利益,做到清廉公正。
: 但實際上這些事情根本沒半件有可行性。
: 現在的蔡政府大概是學到馬扁時代的教訓了,
: 前半段就穩紮穩打的走在踏實路線上,
: 算是還蠻不錯的。
: 總而言之,沒有理性分析能力的人永遠只是別人手中的棄子而已。
: 死好死滿吧你們,哈哈。
很同意你文章的一些觀點
台灣政府想要做得好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主流民意對著幹
想看看假如小蔣當年也來搞聽取民意那一套的話十大建設都蓋不起來了
光高速公路就讓當時的黨外人士(後來的民進黨)反過多少次
馬政府任內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敢強硬、不敢視民調於無物
導致很多真正該做的事都不敢做
像核四、油電雙漲、ECFA、美牛美豬等等,只要和主流民意相違背就對了
因為台灣民眾實在短視的可怕,而且很不負責
看看DPP上台後多少政策延續前朝而不像當年在野時一直反對就知道了
台灣開放民主後國家就幾乎沒再進步了
官員不敢做正確的事,而是要做討好民眾的事
但在台灣,民眾歡迎的事基本上就是錯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