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某版的一些精闢資料!
國立編譯館課本有寫
但是只寫了一半!
英國人最初很想以舟山為據點。早在乾隆時Lord Macartney使團使華﹐
就有向中國提出讓渡 舟山附近一島、以及廣州附近的類似小島 給予英國的要求。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想法﹐是在靠近中國的 茶產地、絲產地、毛織品消費地
這三者附近尋求一個英國人的居留地。
我轉一下這本香港史的原文相關章節予有興趣者﹕
1841年1月28日﹐這位全權大臣覺得可以宣布一些初步安排的條件﹐這就是所謂的
《穿鼻草約》。義律十分清楚﹐這些條件與他得到的國內指示相去甚遠。
線上全文:http://data.book.hexun.com.tw/book-446.shtml
結論 :
大意是說決定英國占領香港的是義律的決定
有一位英國人跟他建議香港,後來義律有親自去香港考察
但倫敦那邊因為對香港的不了解,當時的倫敦的輿論覺得最適合的地點
就是台灣,其次是舟山,再其次是廣州附近的小島
有提到台灣在當時不只是英國,連後來美國都有興趣
舟山因為位於華東沿海,離浙江魚米之鄉近,長三角也比廣東要富庶
差不多過了一年,經過義律的奔走及倫敦方面慢慢接受香港的優勢
英帝國要的是商業據點,又容易守衛商館與庫房.要台灣幹甚麼?
日本要的是大片領土,不是一個據點. 殖民地有多型態,有資源掠奪型的,那便是馬來
亞,婆羅洲,印度緬甸等.這又不同於純商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