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
買新房的人會有更多開銷
家具
裝潢 燈飾 水電 木作等
家電 電視冷氣等
廚房 衛浴設備
這是單從硬體來看而已
二十幾年前
我爸開台灣少數幾家生產分離式冷氣的公司
正好趕上那年代房市熱潮
光是與建商合作一建案
就可以賣出近千台分離式冷氣
當時一台分離式冷氣隨便都要十萬上下
(別想太多 他是與人合股)
這是房市為什麼是經濟火車頭的最簡單例子
我家這例子不只是生產冷氣的公司要聘雇更多工人
安裝冷氣也需要人
一個師傅起碼要帶一個以上的學徒助手
連帶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這些還沒算建築營造公司的人工 與建設房子的過程中需要的材料供應商
反之亦然
房市冷清
會漸漸擴散至其他相關行業
當本土產業慢慢縮減 甚至倒閉
工作機會自然減少
但基本需求量還是有
於是進口商品就來了更多
進口商品只需要少數的人就能銷售
而且台灣的錢也就慢慢被挖出去
還能存活下去的
除了縮減規模
就是選擇去更大的市場
這也是許多原本內需產業轉移至中國的原因之一
簡單來說
你在老街開一家牛肉麵店
本來想說這裡人潮洶湧
可以大賺一筆
一開始投入資金裝潢 叫貨 請人
慢慢地
這條老街的人潮散去
你會開始少叫一點牛肉
再來就是節省人事
等到最後撐不下去
就是頂讓 結束
或者選擇搬到人潮多的新市集
然後
如果你夠大間店
那些原本的供應肉 菜的商人 攤販
說不定也要跟著你轉移
當年台中火車站前的沒落就像這樣
離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