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eerz (ak根本是魯蛇XD)》之銘言:
其實很可惜,如果提早幾年停止電廠建設就好了,
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用缺電綁架政府要求核四運轉了。
真的很可惜。
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下載這個東西:
https://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
content/wHandMenuFile.ashx?menu_id=682
縮網址:https://goo.gl/sMh4xd
這是經濟部能源手冊,104年版,裡面有我國各種能源耗用的相關資料,
比如說要講到電的話就直接看第八十二頁,這是我國目前所有發電廠,
包含台電與其他民營電廠所有發電機組的總裝置容量。
所謂裝置容量,指的是發電機組設計的發電量。
OK,這份資料從1995年開始到2015,我抽燃煤、燃氣、核能三個項目作圖,
可以得到下面這張圖。
![]()
黑色是燃煤,綠色是燃氣,紅色是核電。
我國自從1985年核三廠二號機開始運轉之後沒有任何核電機組加入,
附帶一題因為核電廠反應爐設計壽命四十年,所以我國最年輕的反應爐,
核三廠二號機,預計在2025年達到使用年限,
這也就是目前政府主張的2025非核家園的原因。
題外話先略過不表,繼續看圖,
這個圖表中紅色核電部分始終是一條水平線,他沒有增加,也還沒減少,
所以始終就是一條水平直線。
黑色的燃煤部分從資料開始年度就是第一名,
之後不斷增長,2006年達到高峰之後開始下滑,
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的燃氣發電,2001年裝置容量首次超越核電,
之後持續高歌猛進,但從2010年之後突然慢了下來。
那我們在看下一張圖,將所有發電機組的總裝置容量加入圖中,
也就是最上面那條藍色線,很明顯,
這條藍色線一樣從2010開始走緩,甚至於倒縮,
事實上2010年總裝置容量是48884.4MW,
而2015年的總裝置容量是48703.2MW。
2015年的總裝置容量甚至於低於2010年。
![]()
難怪從前幾年開始會喊缺電。
事實上從圖就可以看的出來,
我國在2010年之前是慢慢在降低燃煤的比重,
而將新發電廠建設的重心慢慢轉往燃氣發電,
但在2010年之後整個發展停頓了下來,
而頓挫的結果就是在政權移轉之後限電危機更趨猛烈。
所以說真的很可惜,如果台電更早開始這樣玩,
就可以更早開始讓台灣面臨缺電危機,
就可以更有機會用缺電壓迫政府讓核四運轉,
核一二三延役。
可惜核四不爭氣,核一二三老出意外,
導致後來還是要開始搞新火力發電廠。
只是中間的空窗期會讓這幾年台灣真的有限電危機了。
然後,擁核的會怎麼反駁這篇文呢?
目前為止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把責任推到環團頭上,
宣稱都是環團阻擋新電廠的建設。
但是卻無法解釋為什麼2010年後環團特別有力,
可以把新建火力電廠擋下來,
但那個時間點以外就擋不住火力發電廠了,
甚至於現在就有新火力發電廠正在建設,即將完工的事實。
他們無法解釋環團當時有特別強的原因。
第二種是因為2010年有機組除役,新機組建設不及,青黃不接。
但是卻無法解釋台電一直以來都有機組除役,
為什麼2010年前雖然有機組除役,但卻有新機組加入發電,
能維持總發電能力正成長,只有2010之後無法維持。
他們無法解釋2010年後台電突然變成笨蛋的原因。
第三種,也是最神奇的一種,說因為有京都議定書,
所以2010年開始火力發電廠不能蓋,
不過卻無法解釋為什麼現在台電林口火力發電廠新機組快要蓋好了。
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目前仍然有效的京都議定書只在2010開始幾年有效,
現在台電就不用鳥他的事實。
那..........
會有第四種理由出來替台電與前政府護航嗎?
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第一次出現,不過迄今也看不到第四種理由。
不過理由不重要,亂噓才是真的。
下面,會有幾個擁核跳出來亂噓呢?
真讓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