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njoyfafa (enjoyfafa)
2016-11-15 11:21:22※ 引述《forefinger (鏡子)》之銘言:
: ※ 引述《fdfdfdfd51 ( )》之銘言:
只找出一些我覺得怪怪的地方來說說我的看法好了
然後我所講的一切都只限於臨床,諮商界我完全沒接觸不嘴砲
: 事實上心理師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夯
: 正代表現代人心理壓抑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我懷疑這句話在現實上成立的可能性就是
撇除掉現代人是否壓力跟情緒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就算需求變大,也不一定能轉換成市場
這跟健保還有當地風氣的關係搞不好還更密切
此外,因為我不碰敘事或精神分析等,所以不嘴砲
: 至於這個故事
: 我是覺得疑點蠻多
: 內文把自己塑造成先知或善解人意的一方
: 把父母塑造成邪惡的一方
: 遑論最後幾近嗆聲 什麼"小孩是你們的 不是我的"這種話
: 但任何有一點家庭工作過的人都知道
: 家庭互動出問題
: 是大家的責任
: 一堆強調系統工作的心理師進行治療時
: 整個家庭三角關係都拉進來談了
: 還在那邊你的我的他的勒
老實說...邪惡是讀者自己加上去的標籤
而他的父母至少在故事設定或提供的有限訊息中看來,也的確
是有忽略小孩情緒跟自主的樣子,就很像是傳統的東方父母的感覺
另外,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系統觀點的
且以那篇文章而言,如果那是真正發生的事,我不認為那是真正的
一個諮商或治療關係
不然感覺上心理師未免太過被動跟無作為
補充一下好了
治療進行的方式有非常多種,我覺得不適於一概而論
並非只有讓個案發現自己有解決問題能力一途而已
舉例來說,雖然式微、雖然我極度不認同,但REBT依然是存在於心理治療中
此外還有傳統的行為治療等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中,要視個案問題及當前狀況而定,所以心理師的處理方
式應該也會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當我們面對一個特殊性畏懼症(e.g., spider phobia)的患者
我可以用系統減敏感或甚至洪水法等方法快速的解決他的問題
那我幹嘛要花大把時間在陪伴他、讓他發覺自己能動性(agency)或自己解決問題上?
個案時間寶貴、心理師時間也很寶貴阿!
但換個問題,如果今天我面對的是一個社會焦慮症或甚至重鬱症的個案
那我就會在某個時期開始考慮讓個案發現自己的能動性並且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並且在我覺得適當的時間點下開始進行行為實驗
當然,如果要討論到預防復發的話
那培養個案的因應能力或是症狀偵測等能力就是真的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