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周子瑜事件 學者看陸生 反中情緒最大受害者
聯合新聞網/何定照╱即時報導-2016年11月22日
http://udn.com/news/story/10599/2120556
不少陸生來台前會想像可扮演「兩岸的橋梁」,來台後卻難免時感幻滅。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觀察從2014年太陽花學運起,兩岸每有重大社會
事件發生時,陸生都是台灣「反中情緒」爆發下最直接的「受害者」,開始
憂心:陸生因此產生的身分認同與台灣印象變化,究竟對兩岸關係會有何種
影響?
周祝瑛長年關心陸生問題,近來鎖定從太陽花學運以降的兩岸重大事件,包
括周子瑜事件、蔡英文當選總統、肯亞遣送台灣嫌犯事件等,研究陸生態度
的變化,以及這些事件對兩岸大學生交流的潛在衝擊。她發現,兩岸大學生
面對面的交流接觸,雖揭開彼此神秘面紗,卻也凸顯雙方重大的認知差異。
去中國化vs.中國崛起 自然擦槍走火
周祝瑛指出,如此認知差異,源於雙方成長背景的巨大不同:在「去中國化
」下氛圍成長的台灣年輕人,「中國認同」降到歷史最低點,面對中共強大
政治體系時,往往本能抵制,同時又因大陸在經濟和國際地位上打壓台灣,
深感憤怒與無奈。另一方面,在「中國崛起」氛圍中成長的大陸年輕人,則
因經濟快速崛起,間接提升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周祝瑛指出,如此大陸年輕人,可說懷抱現實主義;台灣年輕人,則懷抱理
想主義。迥異的兩群人,在氣質上即大不同,再加上彼此歷史教育與社會發
展差距,特別是在網路溝通時,往往是在「對彼此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進行
,自然容易擦槍走火。
兩岸媒體更為這番擦槍走火點燃柴薪。周祝瑛觀察,不管是周子瑜事件、蔡
英文當選總統等案例,媒體在兩岸青年互動過程扮演的角色都越來越關鍵,
例如台灣的綠媒、中國的官媒,就都在這些重大社會事件中推波助瀾。
媒體不當用詞 不斷刺痛大陸民眾
周祝瑛感嘆,對大陸年輕人來說,綠媒的不當用詞,刺痛了大陸民眾的感情
;大陸官媒對台灣形象的「唱衰」,也加速「寶島」美好形象崩解。另一方
面,對台灣年輕人來說,台媒對中國大陸一直停留在「政治」和「傳統文化
」的形象構建,較少對大陸當今社會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真實報導,也導致台
灣年輕人對大陸從「冷感」到「無感」。
「這都造成大陸的『鷹派思潮』和台灣的『反中情緒』興起。」周祝瑛說,
大陸年輕人會諷刺「國台辦」是「跪台辦」,台灣年輕人則指馬英九在兩岸
交流中「總統」變「省長」,雙方都覺得自己備受委屈。影響所及,大陸開
始越來越多人主張用「實力」說話,不須一味討好台灣;台灣則覺得國際空
間被不斷打壓,「反中情緒」一點即燃。
周祝瑛指出,夾在兩岸間的陸生,在此情況下處境特別微妙,一方面雖屬「
中國年輕一代」,但在台經驗又讓人覺得該更了解台灣和台灣新生代的想法
。然而因為陸生往往深受反中情緒所害,是否能基於對台灣的了解在交流中
力持理性,其實未知,「答案只有長期追蹤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