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美學就暫時不列入討論了。
其實相對於其它公共建築物來講,火車站是最不容易保存的。這現象
不只存在於台灣(更糟的是台灣總是會有中華民國美學的問題),日
本也是這樣。首先,鐵道業務往往會在二、三十年內急速擴增,這時
候就會面臨到改建的問題。但是火車站又不像其它官廳建築,可以在
別的地方找塊空地蓋好了,原單位騰空過去,原建物又可以保存活化
。火車站就往往只能選擇原地改建,而在腹地缺乏的情況下,拆除舊
驛舍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例如說大阪,1901年建了很漂亮的哥德
風的二代目驛舍,但到了1935年不敷使用又只好拆掉改建方塊狀的現
代風驛舍。而到了經濟高速成長的1979年又拆掉改建大樓,然後一直
到最近為止都還不斷增建,且蠶食掉原本貨運調度場的空間。京都也
經歷過類似的情形。就拿美國來講,紐約兩大車站之一的賓州車站(
Penn Station)原本也是可以跟中央車站匹敵的華麗建築經典,但是
在1964年,也是為了交通節點現代化與增建體育場館的需求,再怎麼
漂亮的建築物也得打掉重來。
像大阪、京都這種鐵道歷史悠久的名城,都得拆掉漂亮的舊車站建築
改建成現代機能的大樓。像東京車站這種因為身為「國家之門」而不
敢隨便拆除,還有上野、台中、高雄車站這種因為有腹地而新舊並陳
得以保存,這些反而是特例而不是常態。所以二十幾年前台北車站打
掉重蓋,說真的不是什麼特例,只是新蓋起來的中華民國美學的必勝
客車站,真的讓人很扼腕就是。
版上如果有三十五歲以上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的話,可能多少都有看過
台北火車站的舊驛舍。事實上這是日本人建造的第二代車站,包含劉
銘傳蓋的第一代站棚的話,是第三代車站。
日治二代的台北站:https://goo.gl/5QjkGi
這個日治第二代車站的風格其實跟東京的上野站有點像,都是現代主
義式的大方塊建築。其實台灣日治時期的車站建築,大致上都是倣效
日本本土的風格,大概日本本土流行什麼建築風格,台灣慢個五到十
年也會流行起來。
第二代(現存)的上野站:https://goo.gl/OA2TUZ
例如說,日治第二代的台北車站,是1939動工,1941年完工;而類似
風格的上野站,則是1932年落成。跟台北車站類似風格的台南車站,
則落成於1935年。整個1930年代,日本的公共建築多崇尚這種方正、
簡練且高機能性的方塊建築,這很大部份受到美國的影響。如果你去
看美國一些大城市的主要火車站,像1933年落成的費城三十街火車站
,也會看到很類似的大方塊建築格式。
回過來看東京火車站,現在的丸之內口建築物是1914年落成,由日本
洋式公共建築的祖師爺辰野金吾設計的。台灣類似風格的車站就是新
竹(1913年落成)和舊台中站(1917年落成)。這兩個車站,連同總
督府(1919年落成)、公賣局(1922年落成)、監察院(舊台北州廳
,1915年落成),都是由辰野金吾的入室弟子,總督府禮聘的建築師
如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等人設計的。在這個階段,台日的建築風
格都還在摸索模仿歐洲,尤其是英國的調性,也因此會有那種大量使
用紅磚與藻飾元素的建築風格。
※ 引述《lovesun88 (BEN)》之銘言:
: 東京車站本身或是周邊丸之內
: 隨便拍隨便美
: 有沒有台北身為台灣第一大城市
: 連個像樣的車站都搞不出來的八卦?
: 每次外國人來台灣
: 都不知道要帶他們去哪裡
: 車站的周邊更是亂七八糟......
: 以下是對照圖
: 東京車站
: http://i.imgur.com/N4clIqr.jpg
: http://i.imgur.com/qvJFTcV.jpg
: http://i.imgur.com/rml8dDO.jpg
: 台北車站
: http://i.imgur.com/iRWrtB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