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2.完整新聞標題:
13歲小曦:考試抹煞了我所有的創造力!
3.完整新聞內文: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填鴨」的教學方式,已經隨之根深蒂固,雖然聯考早已經廢除,
但「一綱多本」等等雜亂的政策下,加上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考上
好的學校仍是社會普遍存在的求學價值,而最近討論熱烈的「台北市七年級孩子過勞現象
」,讓大人驚覺,孩子仍然走著自己也曾覺得辛苦無助的那條路。
是什麼讓一個才剛告別小學的13歲學生,說出自己的好奇心完全被抹煞的言論?節目「青
春發言人」請來小曦,他說,每天沒有目的性地、為了考試而唸書,
「為了考到好高中、好大學,然後呢?」表示沒有主見跟目標,就算高學歷又怎樣,出來
也不一定有相對應的工作,可以發揮所長。
小曦分享,他小時候是個好奇寶寶,看到東西會有很多想法,可以不斷發問、舉一反三,
開始念小學後,小1、小2還沒有感覺,但到了3年級,突然開始接收來自師長的壓力,老
師再也沒有多餘心力培養或發學孩子的興趣或專長,只會不斷地要求學業成績。
小曦無奈地說,他原本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好奇心,被師長跟考試整個壓下去,已經消磨
光,現在的他對很多事物都沒有興趣,也失去想要追求某種東西(或新知)的衝勁。
他沉穩而有條理的發言,讓我大吃一驚,這樣的孩子若是好好往專長、興趣培養,一定有
非常傑出的表現,但他現在看起來是這麼無奈,甚至有點空洞!仔細想想,我們過去不也
是這樣嗎?周考、段考、模擬考、各種聯考,每天都被考試逼著唸書,沒有培養興趣,沒
有鍛鍊身體,「然後呢?」
有多少人可以將理論與實務合併,完全貢獻出所學?太多高學歷找不到職業,太多人從事
與畢業科系完全不相關的工作,我相信不只13歲小曦,很多6年級後段班的人也有這樣的
感觸,「當年日夜念書拼考試,到底是為了什麼?」將所有的人都灌入同一個模子?那跟
機器人又有什麼差別呢?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1216/831051.htm
5.備註:好奇心是什麼?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