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管仁健:被汙名化的啞巴村──新民村大同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7-01-07 13:37:12
FB卦點說明:(正體中文 20 個字)
撥遷來台 受到衝擊的不只是本省百姓
那些處於低層的青年兵 懷著反攻大陸的幻想被帶到台灣
最後卻無法擠身得以吃香喝辣的權貴圈
只好與同樣弱勢的身心障礙婦女互相依靠如此終老
FB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renjian.guan/posts/1201714093230636
FB內容:
被汙名化的啞巴村──新民村大同農場(管仁健)
  2016年下半年起,菜價高漲而一直不下,11月15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韓國瑜在
市議會接受質詢時,遭民進黨市議員王世堅飆罵「流氓」,還批他不務正業,豢養一批菜
蟲和果蟲。韓國瑜則反嗆農產公司的顧問是董事會聘的,他只是總經理,不歸他管。市長
柯文哲站在韓國瑜身邊,反而淪為配角,尷尬的幾乎快要把頭給抓破了!
  韓國瑜曾任三屆立委與中和市副市長,立委任內還有數起爭議事件,尤其是曾毆打民
進黨立委陳水扁;而與林明義及周書府(周錫瑋之父)並稱暴力型立委。不具任何農業產
銷資歷,靠著張榮味的力挺,2012年12月起擔任北農總經理,即使地方與中央都改朝換代
了,市長與農委會仍無法更換他,確實是極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
  不過時空倒回二十多年前,韓國瑜初任立委時,質詢時也跟今日的王世堅同樣犀利。
1993年3月6日《聯合報》報導〈「退輔會別等別人吐口水」,韓國瑜直指退輔會弊病,列席
官員搖頭嘆息〉︰
  「經過民進黨立委全天的猛烈質詢,退輔會主委周世斌和昨天到立院備詢的退輔會
官員,一整天最難面對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職業軍人出身、黃復興黨部背景的『
自己人』北縣立委韓國瑜。……
  備役少校退伍的韓國瑜,家裡兩代為榮民,這次當選立委也是靠黃復興黨部的大
力輔選。他昨天上台質詢時,一開始就向退輔會主委周世斌『報告』他是中國國
民黨黨員,隸屬黃復興黨部,但現在必須親兄弟,明算帳,請周世斌見諒。……
  韓國瑜接著一一舉出,退輔會目前是『榮官對老兵』,對於將級退役軍官照顧甚
佳,但『老兵』則是『到老都還是兵』,所受照顧相去甚遠。他並表示,北縣有
當初被抓兵來台的老榮民,住在墳場、涵洞,自絕於社會,或是殘廢的老夫婦擠
在方寸空間,靠微薄就養金度日的實際案例;此外,大甲溪有一啞巴村,村中全
是娶了啞巴殘障婦女的老榮民,甚至還有幾人『共妻』的情形。
 韓國瑜詢問周世斌知不知道這些悲慘情形?周世斌答復時心情沈重,他表示,瞭
解有這些情況。……韓國瑜的質詢,讓許多退輔會的官員在座位上搖頭嘆息,對
於韓所舉出的部分事實,他們相當難過。」
  韓國瑜質詢周世斌時提到的「啞巴村」,雖在1986年11月,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
誌就已報導過。這篇陳斐雯撰文,李文吉攝影的〈等天一亮,太陽依舊會照在大同農場〉
,提到「啞巴村」老兵與其眷屬生活的慘況,讓第一次接觸這話題的讀者震驚。
  但戒嚴時代《人間》被歸類為精英閱讀的黨外雜誌,流通量有限,影響也侷限於某些
人。因此剛解嚴但威權仍殘存時,在國會殿堂與主流媒體上,大膽披露「啞巴村」這一國
民黨長期以來的言論禁忌,韓國瑜確實還是開風氣之先。
  1993年5月19日《中國時報》追蹤韓國瑜的質詢,報導〈26戶同一處,名間有個啞巴村
;榮民獲配河川地墾殖,取瘖啞妻「落地生根」〉;
  「設籍在名間鄉親民村親民巷6之1號內的人家有26戶,這個地方在名間鄉被稱為『
啞巴村』,這裡頭有一段典故。
   1963年首批由政府安排到這裡定居,並且分配河川地讓他們墾殖的榮民,都是單
身來台,並且都已邁入中年,要想覓得『第二春』並不容易。因此有些榮民就在
別人介紹下。娶了南投縣內或其他地方的女子,不過其中有一半具有能力和語言
方面的障礙,尤以啞巴居多,因此被稱為『啞巴庄』。……
  目前該地區設籍的共有26戶,其中2戶已遷出,但戶籍仍在該址,只有兩戶是本
省籍,其他都是大陸來台的『老兵』。他們來自江蘇、廣東、廣西、貴州、四川
、甘肅、安徽、湖南8個省份。開村民大會的時候,各地方言紛紛出籠,村幹事
卻是本省籍,作紀錄很辛苦。大陸省籍的22戶中,設有一名管理員陳邦英之外,
還分為『南一庄』與『南二庄』。……」
  1999年5月18日,台視新聞也報導〈南投老榮民村,家屬多智障聾啞〉,根據文化部
「國家文化資料庫」保存的畫面,重新整理的完整逐字稿如下︰
  「在南投縣的名間鄉有一個親民巷,這個偏僻的村落住了20多個老榮民,不過問題
是除了2戶人家他的太太精神正常之外,其他所娶的是聾啞或智障的婦女為妻。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張淑如的報導。
  走進南投縣名間鄉親民巷,這裡住了20多位老榮民,除了2戶人家的妻子精神正
常之外,其他都是娶部會說話或智障的婦女為妻。簡陋狹小的家裡,還留著空間
擺中華民國國旗。這個村落的婦女,每人平均生四到六個小孩,孩子們不是聾啞
或是智障,這裡很少看到小孩的身影,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被鄉公所人員強制
送往療養院治療。
  娶妻生子的老榮民有煩惱,獨居的80歲老榮民鍾英俊也有自己的問題。在沒有人
張羅三餐的情況下,他靠著喝酒過生活。這裡經濟狀況最好的是來自海南島的蔡
親金,他的綽號就叫做海南島,在這裡開了唯一的一家雜貨店,是全村經濟狀況
最好的人。但是面對不會說話的妻子,他有許多無奈。
  在這個沒有醫院診所的偏僻村子裡面,鄉公所只有藉著定期衛生查訪,為精神病
患進行控管工作,同時提供低收入戶的榮民及家屬必要的經濟幫助。」
  根據名間鄉公所資料,新民村位於名間鄉東南隅,該村佔地5.938平方公里,原依附在
炭寮村,1946年才劃分獨立成村,取名「新民」。但新民村的「新民」,並非出自一般國
府遷台後在地名上常用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而是沿用日治時
期的「新高移民村」。
  新民村緊鄰濁水溪,過去是濁水溪河床,移民靠著濁水溪的高含砂量,築石畦將溪砂
沈澱淤積,就地取材,直到砂土愈積愈厚,成為可開墾種植的新生地。明末清初海禁初開
,福建沿海居民為生活所迫,冒險渡海來台墾殖。新民村最初雖因土地貧瘠而被早期來台
先民摒棄,但較晚來的移民因土地多被佔有,無地可耕的窘境下,只好冒著瘴癘之氣與土
匪侵襲,辛苦墾拓這片荒埔。
  1895年日本領台,1906年起日本因國內的人口過剩、國防警備與產業經濟問題,由台
灣總督府規劃一系列鼓勵日本國民移民拓墾台灣的計劃。1938年移入當時名為「新高移民
村」的新民村,由台灣拓植株式會社移民19戶至此,也就是現在的第9鄰。
  1945年日本戰敗,新民村的日本移民被遣返,原本的19戶房舍與土地,由苗栗、新竹
等地其他開墾者使用。新民村目前大致以新民巷為界,新民巷閩、客籍人士均有,間有少
數原住民;靠山區「清水尾」為客家人主要聚落,「外埔巷」多為大陸漳州移民來台的閩南
人,外埔巷以西是日本移民墾拓地。
  至於濁水堤防畔新民村1鄰,則是退輔會的彰化大同農場新民分墾隊所開墾。1949年隨
著國共內戰戰局逆轉,島上多了60萬大軍。在反攻無望下,當局開始以試辦戰士授田的方
式,汰除部分國軍官兵。但又怕這些沒了軍籍的散兵游勇,成了危害政局或治安的隱憂,
因此這些集體拓墾的大同農場,起初是採「合耕合營」的集中農場制。。
  1952年12月16日,國防部總政治部設立了彰化大同合作農場,場部設於彰化縣溪州鄉
之下水埔,下轄3個中隊、9個區隊、29 個小組。1954年11月改由新成立的退輔會接管,取
消中隊隊銜,改設下水埔、漢寶兩個分場,並在1957年5月改制為「分耕合營」,亦即希望
場員都能達到成家立業,因為有家有土的退伍老兵較能安於現況。
  1960年八一水災之後,政府在濁水溪彰化的對面也增建堤防,退輔會因此在新民村內
徵收了15甲河川地,做為彰化大同農場的分場,分成一百塊,每塊一分半。1962年彰化大
同農場預計分派100名老兵到此來開墾落戶。這也就是何以位於南投縣名間鄉的新民分墾隊
,要隸屬於彰化大同農場的原因。
  1962年,頂著濁水溪畔冷洌的寒風,49歲低階退伍士官陳邦英,被彰化大同農場分發
到新民分墾隊當管理員,統籌農場內外一切大小事。這些退伍老兵胼手胝足,把石礫地變
為樂土。半世紀後102歲的陳邦英在受訪時,形容當時的情形是「一片荒蕪,石頭比牛還大
」,政府替老兵們蓋了一棟糧倉,二間宿舍,買了幾條水牛,幾包種子及簡單的農具,發
了6個月的糧餉,老兵即開始自力更生,一肩一擔、一耙一犁的辛苦耕耘。
  和新民村其他墾拓地一樣,慢慢的荒地變成了良田,完全看不出來原來是寸草不生的
石礫地。但河川地所有權屬於政府,沒有地籍證明,也沒有建築執照,老兵們自力更生,
在此建立的「非列管眷村」,甚至連戶籍門牌號碼都沒有,24戶人家均依附在新民巷6號。
  一年一年過去了,老兵們也心知肚明,反攻大陸已是夢話。他們想結婚生子,但年華
老去,濁水溪畔的偏僻村落,花再多聘金也無人敢嫁來這裡。於是當四川籍的魯炳誠,娶
了第一個啞巴太太後,接下來娶進農場的新娘,絕大多數不是啞巴就是智能不足。慢慢的
,啞巴村之名逐漸取代大同農場的名號。
  「講我們是大同農場,連送瓦斯的、計程車都不知道。要講啞巴村,人家才知道。」
陳邦英的大女兒陳文華,言談間充滿對農場叔叔伯伯及媽媽們的疼惜,以及感嘆大時代悲
劇下的無奈。
但「啞巴村」在台灣其實不只一處,「啞巴」在台語裡形容的也不只是語障者,舉凡
聽障、智障、腦麻、精障等,一切在婚姻市場裡弱勢的女性,也都包含在「啞巴村」的範
圍。文史工作者黑金通在2009年3月20日《自由時報》投書〈高級外省人看不到的悲哀──
啞巴村的老兵〉裡也說到︰
  「新認識的外省朋友,我常以他們父母婚配情況來推測他們的社經地位,如果朋友
的父母親都是外省籍,大多數社經地位最高。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到台灣來,能
有餘力攜帶女眷的,除了巨商大賈就是政經要員的官宦之家,都有不凡的背景。
  再來的就是外省人與本省人婚配了,國民黨帶來的百萬大軍在外省族群陽盛陰衰
的性別懸殊比例下,除了高階將校之外,與台灣的閩客族群婚配成了必然的趨勢
。如果社經地位更弱勢的低階士官兵,常常就像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所描
述的,會往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尋覓新娘。
  而最令人同情的是少數最底層孑然一身的老兵,在傳宗接代的中國孝道壓力下,
無從選擇娶了殘障與智障的新娘,也許幸運地能繁衍健康的下一代。台灣幾個被
稱為啞巴村的老兵聚落,背後常有這樣一個不幸的故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陳芬蘭的碩士論文《「抗美援朝」來台士兵陳長安的個案研
究》,其中就寫到1954年以反共義士身分來台的父親陳長安,1971年娶了幼年時因發燒而
輕微智障的母親蔡玉枝。陳芬蘭的的外公外婆甚至舅舅阿姨在其父母相親時都向父親承諾
,婚後若有子女,娘家眾人能幫忙照顧。
  在婚姻市場的弱勢的老兵,媒人為了賺取傭金,半哄半騙的誘使他們買下沒有生活自
理能力的婦女。老兵了解自己的條件,也常自嘲這樣的婚姻是在「清貨底」(水果小販會
將品質與賣相較差的放在底層)。原本該巷《瘋女18年》被關在後院或柴房的殘障女子,
1960年代後政府不再對老兵執行「禁婚令」,真的就被他們一個一個的買了出來。
  陳芬蘭的母親算是幸運,每個子女都健康,娘家還願意在女兒婚後幫女婿照顧幼兒。
有些家庭想到好不容易將重擔卸下,「銀貨兩訖」後根本不在理會。老兵娶了這樣的「貨
底」,在眷村裡可能會被排斥,一群社會邊緣人自力救濟,很多「啞巴村」就這樣形成了

  陳芬蘭訪問一位30年前嫁給台灣老兵的印尼外配,近十多年來擔任桃園縣榮民服務處
志工的彭慧鳳,她說︰
  「台灣當年如果沒有這些老兵,建設台灣,安定台灣,台灣可以『站』得起來嗎?
……還有,連娶老婆這件事也是貢獻很大,怎麼說?這些老伯伯很可憐,都是收
『爛攤子』的!……不過,老兵很可憐,我來台灣30年,看過無數老兵,娶的老婆
不是腳有問題(小兒麻痺、受傷跛腳等),就是手有問題(殘障),再不然就是精
神不好。……說句良心話,如果不是這些老兵,台灣有多少狀況不好的女生根本嫁
不出去。」
  啞巴村其實是台灣的外省老兵與殘障婦女弱弱相助的結果,雖受民間異樣眼光與政府
冷漠對待,但1990年代當紅的歌手張宇,為「啞巴村」作曲並主唱的這首《這一生我只牽
妳的手》(鄧碧清作詞),或許也就是這場時代悲劇的最佳註腳。
這一生漂泊嚐盡苦痛,
失去太多,始終辛苦生活。
還好有妳不嫌棄我,情願淡泊。
甘心在我身旁守候,從無怨尤。
在這被人遺忘的角落,
遠離塵憂,妳我安靜相守。
雖然上天註定要妳,一世沉默,
我們用暗語交流,深情相通。
這一生我只牽妳的手,
儘管喜樂與哀愁永遠如此沉默,
這一生我只牽妳的手,
因為今生有妳早已足夠。
這一生我只牽妳的手,
只求堅心相守,更勝世人歡情若夢。
這一生我只牽妳的手,
妳是否也和我相同。
※ 臉書爆卦請用FB當標題,並附上20正體中文說明卦點,違者水桶一個月。
※ 注意!濫用FB爆卦視同鬧板文處理。
※ 記得要附上來源網址。
作者: whitefox (八十萬定存宅男)   2017-01-07 13:39:00
當縣議員時拿保溫杯丟縣長尤清
作者: guitar0225 (ibee(艾比))   2017-01-07 13:40:00
國民黨:我們最照顧老兵(笑
作者: funkD (放可)   2017-01-07 13:40:00
QQ
作者: NCTUEE800808 (交大碇真嗣)   2017-01-07 13:40:00
時代悲劇 蔣毛害死兩岸人民
作者: whitefox (八十萬定存宅男)   2017-01-07 13:40:00
憑保溫杯事件知名度而當上立委
作者: dnek (哪啊哪啊的合氣道)   2017-01-07 13:42:00
不曉得投票時都投誰
作者: a0913877 (成才快跑)   2017-01-07 13:43:00
台獨不都超討厭老兵嗎
作者: whitefox (八十萬定存宅男)   2017-01-07 13:44:00
當時李登輝搞國民黨的方式就是強棒就踢去不分區,2任後就再也選不上了
作者: bruce2248 (moptt受害者)   2017-01-07 13:49:00
有些是汪精衛政權統治下的老兵 這些應該是非常度爛蔣政權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