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mericlai ()》之銘言:
: 中國的拼音是用abc當作ㄅㄆㄇ
各位理組30cm早安,魯魯是文組小弟,來為大家解釋注音的由來。
由於古代並沒有正確注音的方法,古人多以切韻作為字的讀音,但
中國方言太多,每個地方的讀音不盡相同,非常混亂。民國初年(
中華民國還在大陸地區時)為了推廣普通話,並確立每個字的讀音,
章學者就以古字的聲符或變體作為注音的發音。某一層面來說,注
音是漢字的一部份,也是漢字的延伸,絕對不是「奇怪的符號」。
如同上段所說,注音大概是由古字的變體或聲符作為基礎概念,
例如:
ㄅ:是古字「勹」。說文解字:「勹,裹也」,取其聲作ㄅ的聲符。
ㄆ :「扑」。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取其聲做ㄆ的聲符。
ㄇ :「冪」。取冪的部首作為聲符。
ㄈ :「ㄈ 」。說文解字:「匚,受物之器。」。
ㄉ:「刀」字的異體字,取其聲符作為ㄉ的聲符。
其他如ㄌ (力)、ㄐ (糾)、ㄒ (下)、ㄕ (尸)、ㄖ (日)
等,也都是沿用其古字的變體、古字寫法,或古字的聲符作為發音
概念,這些注音絕非憑空想像或發明,更非是奇怪的符號。
老國音的部分(已廢掉):
万:「萬」音,但念起來發V。這也是為何在台的老外省人或大陸
人發ㄨ時,會帶V的原因。例如:為什麼=(vㄝ4 什麼)
兀
广
民國政府還在中國時,大力推廣注音作為漢字發音的基礎,有一層
面上,是受到西方拉丁字母的影響,希望注音能取代漢字書寫,變
成全拼音文字;民國政府遷到台灣後,台灣依然沿用注音作為發音
的標準。
中國政府1958年廢除注音,全面以拉丁字母作為注音的依據。此時
是毛澤東在任期間,目標是想用羅馬拼音的方法實現漢字拉丁化,
所以ㄅㄆ ㄇ ㄈ 等才會全部變成BPMF等拉丁字母,提升中國
人的識字率,並有利中西交流。但是,漢字的結構和拉丁字母結構
是兩套邏輯完全不通的文字體系,這不僅會失去漢字閱讀速度較快、
閱讀理解混亂、歧異過多、難以普及、更切斷與中華文化的根源,
所以漢字拉丁化過程非常不順利,中共也被迫取消漢字拉丁化的計
畫,取而代之的是以「簡體字」作為簡化漢字的標準,而拉丁字母
則用於漢字的注音。
當然,身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注音一定是學習中文的優先考量。
但是對外國人而言,注音又是另一套發音體系,相對拉丁字母而
言,不好記又不好學。(我記得小時候注音就要上整整一年。)
以拉丁字母作為學習中文的預備注音課程,也不無不可。
※ 引述《imericlai ()》之銘言:
: 中國的拼音是用abc當作ㄅㄆㄇ
: 比如
: b=ㄅ
: p=ㄆ
: m=ㄇ
: 這樣城市名稱
: 用英文字母排序很快能找到
: 不需要一頁一頁翻
: 還要數筆畫
: 電腦鍵盤上
: 也不用額外列印注音符號
: 比如在美國買的電腦也能輸入中文
: 目前看來拼音是比較方便
: 不過用拼音教漢語發音
: 好像發音怪怪的
: 有沒8卦?
: 比如
: b=ㄅ
: p=ㄆ
: m=ㄇ
: 這樣城市名稱
: 用英文字母排序很快能找到
: 不需要一頁一頁翻
: 還要數筆畫
: 電腦鍵盤上
: 也不用額外列印注音符號
: 比如在美國買的電腦也能輸入中文
: 目前看來拼音是比較方便
: 不過用拼音教漢語發音
: 好像發音怪怪的
: 有沒8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