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bmariner (潛水者)》之銘言:
: 如題
: 大家知道要發生工業革命
: 需要非常多複雜的條件
: 什麼啟蒙運動
: 地理大發現
: 文藝復興
: 科學制度等~
: 而英國也是運氣好
: 綜合這些條件 才得以點到工業革命 因而創造歷史上最強帝國 大英帝國
: 也就是說 天時 地利 人和 缺一不可
: 那宋朝是否有這樣的條件和環境 產生工業革命
: 若是如此 大宋帝國是否有機會超越大英帝國 成為歷史上領土最大的國家
: 且影響力最廣的帝國
: 有無八卦?
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一定意義是可說是科技實力的挨打史!
在15世紀左右,中國的發明可是屌打全世界。科技實力等級差不多是你(外國)還在
三等,對面(中國)已經滿裝18等拆到你家主堡那樣的遠。
到了近代,西方科學開始萌芽,之後有了工業革命,科技實力頓時一日千里。還在
原地打轉的中國不禁要問:科學革命為何跟中國無緣?
近代科學的源在頭在古希臘,以探索世界而發展出的自然哲學;中國先秦時的百家
爭鳴可是跟古希臘的哲人平起平坐,好多古希臘說火、水、土、氣...中國則是陰陽
八卦五行...。
雖然自然哲學相近,但發展卻完全不同
┌理論化→邏輯系統結合實驗→自然科學理論
自然哲學┤
└抽象化→結合政治、倫理與道德→ 政治倫理哲學→奴化與洗腦
西方走的是上方,中國則是下方,兩條截然不同的科技樹。
自秦統一中國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政治倫理一支獨秀,最接近自然哲學
的墨家根本連發展都別說了,只能幫一個小小的梁城守城。
再者,中國古代科學非常重視實用性,唱歌跳舞加功夫有搞頭才做。人家古希臘還會
為理論而理論!這點在中國四大發明可以看得出來端倪。強調實用性會局限自身的發展
因為一旦沒有實用需求,就準備say拜拜~。
好比天文學,每個朝代都只是在修正前朝的觀測的數據或是去說明帝王封建制度,
算術則根本是在算練習題,農學更不用講,唯一比較特別的是中醫,至少有一本
『黃帝內經』作為理論基礎,一直指導著中醫,加上醫學也深具實用性,
一直與西醫分庭抗禮。
西方天文學出了一個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中國也有一位神人,名字叫
郭守敬,被稱為中國的第谷;(實際上,論出生時間,第谷應該要被稱為西方的郭守敬)
他們都是以有著極為精確的天文觀察資料聞名於世。之後西方又出了一個克卜勒,
搞出了行星三大定律,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很可惜,中國並沒有這樣一個人...。
中國的科學在初期就已經遠離理論基楚,只憑著經驗來選擇科學研究的方向,到最後,
四分五裂,形成沒有理論系統的知識體系,而西方的牛頓卻把天上與地下的理論
統一起來。
畢竟,中國科學走的是實用價值觀與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是相同的,更是與儒家的
世俗哲學相呼應。古老的傳統與封建制度,加上儒家對於科技始終採取輕視的態度,
造成了科技無法在中國有一定的地位。
雖然如此,但儒家也不敵視。這就讓科學與技術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科學家可以
進行研究,可以搞發明,但無法放開手腳,得不到推廣與應用;可以探討自然,但不
能悖離倫理綱常,到最後,這些有志於科學的學者很像是薛丁格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