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mare (楊洋)》之銘言:
: 孫策 會打仗 又有周瑜在旁當軍師
: 可惜被偷襲 很年輕就往生了
: 如果孫策活久一點
: 是否江東 可以統一三國?
在談孫策之前,可以先談跟他際遇有些雷同的兩位前輩。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以及漢
朝抗匈奴名將霍去病。這三位猛將兄分別在漢朝萌芽、興盛和衰落的三個關鍵時間點,引
領風騷、笑傲江湖。
項羽從小就不屑念書、不屑練劍,只有在學習行軍佈陣的兵法時,才稍微提起了一些興致
,不過很快又覺得無聊;霍去病更是狂妄,漢武帝劉徹大開金口要傳授他孫子、吳起的兵
法,霍去病對此僅是冷冷地道:「學那幹嘛?打仗看情況臨機應變就好。」
如果只是看到這裡,根本就覺得項羽跟霍去病簡直就是中二屁孩,不懂得大人世界的殘酷
,但讓人不甘心的是,他們偏偏就是萬中選一的奇才。項羽分封諸王、雄霸西楚時年僅二
十六;霍去病則以區區十九歲之齡,便擔任大漢帝國軍事統帥的二當家-驃騎將軍,把匈
奴打得滿地找牙。
孫策雖然沒有這類狂妄言詞的記載,但他卻也是年紀輕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氣勢平定
江東,為孫吳帝國打下穩固的基礎。
有時我們真的不得不承認,世上就是會有這種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就能直接登上頂峰的人
類。他們的血液裡似乎都蘊含著一種能量,姑且將這種能量稱之為「軍神基因」。
這種基因使他們在軍事這塊領域上,完全沒有成長期,一出道就是能力值全滿的不世出奇
才。寒窗苦讀、勤能補拙這些詞彙跟他們無關,那是凡夫俗子才需要做的事。
話雖如此,「軍神基因」卻也不是全無壞處。福與禍相倚,才能可以天賦,但歷練卻一定
需要時間累積。這三位猛將兄獲取的成就太大,也來得太快,使得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沉
澱省思,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時間沉澱省思,於是「軍神基因」的「基因缺陷」就慢慢顯露
出來了。
項羽佔領關中、火燒咸陽後,便急著搜刮金銀財寶跟美女回到大本營炫耀一番。除此之外
,相信當時項羽多少也有「推翻暴秦高牆,從今由我話事」的少年血性。可項羽如果能再
有多一點政治歷練和敏感度的話,就會清楚保存咸陽眾多的大型硬體建設,絕對能更加穩
固自己的霸業。試想項羽若就此立足咸陽,憑藉秦朝長年以來的經營,以及關中地區絕佳
的環境優勢,劉邦想出頭是難上加難。
從項羽意氣用事捨棄關中開始,就注定了他日後的衰亡,「鴻門宴」跟「楚河漢界」都不
過是後續的餘波罷了。
再來說到霍去病,由於他的舅舅是當時漢朝的大將軍衛青,而她的姨媽衛子夫是皇后的關
係,從小就不知道什麼是苦。仗是很會打,但平時帶兵就犯了許多相當離譜的錯誤。
當時霍去病遠征匈奴後班師回朝時,麾下兵士因糧草不繼而餓得發昏,然而霍去病自己卻
是食物多到吃不完,甚至都放到腐爛發臭。但這並不是說霍去病為人小氣,而是他根本沒
有想到底下的人可能沒東西吃了,他只想到他自己。更搞笑的是,霍去病還毫無眼色地吆
喝大家陪他踢足球,也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
《史記》中記述霍去病這段故事後,緊接著就說他三年後就死了,死時才二十四歲。怎麼
死的?不知道。有沒有可能跟他對待部屬的態度有關呢?這就不好說了。
至於孫策的下場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一次打獵時遇到了行刺,傷重而亡。孫策可不像劉
表或劉焉那樣,是運用謀略稱雄一隅的,他完全就是靠鐵跟血,一刀一槍打江山,可想而
知在這過程中,孫策結下多少仇家。結果這位小霸王還敢毫無警覺地擅自行動,會被人暗
算也只能說不意外。
《三國志》引裴注《吳歷》在補充孫策的死法時,我認為完全體現了一個年輕人會有的心
境。
當時孫策雖然受了傷,但要是好好靜養,倒也不至於危及性命。後來孫策忍不住照起鏡子
,想看看自己傷得如何。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原本帥到沒朋友的面容被傷得慘不忍睹,
孫策一時情緒激動,槌桌怒吼:「臉變成這副德行,我以後才怎麼混啊!」結果好不容易
癒合的傷口又再次迸裂,當天晚上就拜拜了。
性格決定命運,當時孫氏立足江東,根基本就不穩。如果沒有年少輕狂的孫策提早退場,
讓當時各方面皆未成熟的孫權掌舵,但身邊有張昭與周瑜輔佐,讓江東孫氏走向一個集體
決策的政治模式,孫策的強人統治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後者的可能性極高。
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無憂無慮,但有時候來點挫折跟苦難,反而能讓自己有機
會停頓一下,回頭看看自己哪邊疏忽了、哪裡做錯了,在事情沒有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時趕緊修正,之後的路便能走得更穩當。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不時有些挫折跟苦難,反而才是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