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不懂「嫑嫑的」創意 學生第一名海報失格
https://udn.com/news/story/9/2347526?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2017-03-17 12:00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這個老師上得我嫑嫑(讀音ㄅㄧㄠˊ)的」是什麼意思?有性暗示嗎?
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讓學生票選心目中最認真教學的教師,由學生設計宣傳海報主題,「這個
老師上得我嫑嫑的」勝出。校方14日張貼海報,就有部分師生抗議具性暗示,緊急撤下;但
多數學生認為,就是流行用語,不會誤解。
教師評鑑海報徵選 第1名惹風波
今年是中興大學第5年舉辦「興人師獎」選拔,由大學生上網票選心中教學最認真的老師。
以往學生只能投自己系所老師,但不含通識課、體育課老師,不少學生說「懶得投」,歷年
全校投票率都低於50%,還有三分之一系所低於20%,票選結果「不夠全面客觀」。
今年規則改變,進階「興人師獎2.0」,只要是課表上的老師都是候選人,並絞盡腦汁設計
宣傳海報,希望引起同學目光,提高投票率,沒想到第1名海報作品竟惹出性暗示風波。
「這個老師上得我嫑嫑的」 有性暗示?
擔任興大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的行銷系教授黃文仙說,今年「從學生角度出發」,並結合「消
費者行為」必修課,教學生如何理解影響消費者心理,因此讓學生分組練習設計海報,全班
票選前3名依序是「這個老師上得我嫑嫑的」、「老失去你的一票」和「傑出師表生死鬥,
誰能勝出由你定」。
興大把創意海報公告在布告欄、各系所後,陸續有學生、教職員抗議「嫑嫑的」用語戲謔、
輕佻,「『上得我』嫑嫑的」疑有性暗示,校方擔心負評和爭議擴大,當日就緊急撤下。
參與設計的曹姓、林姓學生說,「上得我嫑嫑的」就是流行用語,全班討論評價很好,大家
都沒有不當聯想,對於有老師、有人覺得有性暗示「小震驚」,認為「要學生投票,就要有
噱頭」。
許多興大學生說,校方撤海報「了不起,負責」,矯枉過正改用政令宣導標語,「興大87分
不能再高了」、「吃了一驚,嫑嫑的」。
第2名「老失去你的一票」 諧音問題也落馬
黃文仙表示,「這個老師上得我嫑嫑的」中箭落馬,也不敢用第2名「老失去你的一票」,
擔心被誤解成「老師,去你的一票」,最後選用第3名「傑出師表,誰能勝出由你定」,把
原設計的「生死鬥」3個字拿掉。
台中市性平委員何振宇認為海報「沒有問題」,因為「上得我」的字體有顏色區分,副標寫
「票選心目中最認真教學教師」,排版都有對差使用,相信學生使用流行語,是出於創意,
沒有性暗示的意思。
「嫑嫑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長期研究「鄉民語言」的興大中文系副教授祁立峰說,「嫑嫑的」是大陸傳來的網路用語,
近3、4個月才開始流行,原意和男女調情有關,但在網路世界已轉換成副詞,變成「受不了
」、「不行了」、「非常、超級」的加強語氣,在修辭學是一種「轉品」;海報若用「『教
』得嫑嫑的」,就比較不會被想歪。
祁立峰指出,鄉民語言相對「比較不雅正」,有一種反文化特性,一開始是「反諷、酸」,
但使用一陣子就變成流行語,成為文化流行現象。網路流行語轉變快速,前一陣子用「驚呆
了」,現在變成「吃了一驚」,媒體焦點人物的語言也會被拿來使用。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寶玲說,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現在網路語言幾乎等同生活用語,兩者
是一體的,每一個時代的語言都在改變,只要把握「適當場合講適當的話」即可。「這個老
師上得我嫑嫑的」文字本身很妥當,乍聽很有創意,會被挑剔應該是由學校行政單位發出,
若是學生會發出,可能不會被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