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這八十億工程的本質,是宥於現有台鐵架構下的一種「補
丁」方案。但如果打補丁補得好,比你花大錢另搞一套系統要有用得
多。目前看起來,拿八十億打這個補丁其實算是有補到重點。
反正喊民汐線、喊板南線延伸,大概到蔡英文做完總統還是下不去。
而比起只加開台鐵南港-基隆區間車的最簡方案,輕軌/台鐵兩用車
仍然多出了一些效益在。我個人認為這八十億其實算是物有所值。
現在北基之間台鐵最大的瓶頸是南港-台北的地下段,只有雙軌。南
港到七堵之間有第三軌。但是因為地下段限制了北基之間區間車的密
度,連帶第三軌(就算把北基、東幹線算在一起)也變得低度利用。
現在八十億輕軌計畫就是想要把低度利用的第三軌給用上來。那大家
一定會問,幹嘛不直接開台鐵南港到基隆的區間車就好?但輕軌的終
點挪到了南展站,同時具備有板南、木柵線轉乘之利,而且也有利乘
客分流。以後要去台北、松山、轉乘高鐵的就直接上台鐵區間車;要
去東區、內湖的就搭輕軌在南展轉乘。就我來看,這還是有相當程度
的好處的。再者,以後基隆、南展端都還保留了地面延伸的可能性。
平心而論,以台灣各大鐵道工程的預算規模來說,八十億真的不是特
別大的工程,但這八十億的補丁確實有打在(1)提昇台鐵第三軌利
用率、(2)落實南展轉乘、乘客分流,這兩個要點上。
撇開地方政客的誇大語言,其實這八十億就是台鐵運能改善+新闢南
展站+保留地面延伸性+新購車輛的工程。考慮這四點,八十億真的
貴不到哪去。反而是台鐵跟基隆市府的橫向合作,這才真是最大的未
爆彈,但這是文化的問題,跟花多少錢並沒有關係。
就像一例一休一樣,蔡英文政府施政的風格多半是在既有架構下打最
重要的補丁。這當然不夠大破大立,但也有穩定少成本的好處。如果
大家覺得蔡英文政府一上台台灣就亂了一團的話,我只能說,台灣人
太會配合重工媒體的風向了。
※ 引述《suyuan (碩源)》之銘言:
: ※ 引述《dj720c (dj720c)》之銘言:
: : 很多人看不懂這案子的精隨之處
: : 原本台鐵七堵到南港的第三軌在台北端盡頭沒有車站
: : 列車進南港站前要擠回原本的兩軌內
: : 現在27億的工程就是這案子最關鍵之處
: : 第三軌延伸300公尺到南港展覽館設地面站
: : 基隆來的車子不必擠回原本台鐵正線的兩軌內
: : 對於台鐵原本的容量不會太大影響
: : 原本利用率低的第三軌,以後一小時可以多生出三班次的容量
: : 使用Tram-train的系統,又保留以後向市區延伸的彈性
: : 這是很聰明的解決方案
: 終於有人看到重點了
: 其實那一段的瓶頸就是地下化這一段只有兩軌
: 不管其他地方弄什麼第三軌、給你10軌都沒用啦,因為台北瓶頸就給你卡死兩軌了
: 你想要塞進更多班車都不可能,不管那邊來的班車都要擠進這兩軌
: 台灣人超級愛花大錢弄這種鐵路地下化,完全沒有考慮到未來擴充問題
: 花了30年弄一堆地下化,花了這麼多錢結果高鐵一擠進來弄得台鐵只有兩軌
: 台鐵的命運就注定這樣爛掉了
: 現在Tram-train 這種方案,只是亡羊補牢吧,換個名字把軌道重新搬回地面上...
: 但是又不能用台鐵的名義,重新在台北的地面上蓋鐵路
: 換個名字叫做輕軌,大眾就比較能夠接受惹
: 就是這樣子而已阿
: 我贊成鐵路重回地面、高架啦
: 不管你叫什麼名字都好,只要你能重回地面、高架,增加路線、增加軌道通通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