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之銘言:
: ※《ht91008 (色情狂)》的觀察啦:
: : 在我國昭和時期 開放私有輕軌
: : 串聯整個西部平原地區
: : 加上南北平行預備
: : 完整連結跨區域輕軌
: : 小孩跨鄉鎮上下課
: : 大人到農會洽公
: : 比現在大X南公車方便
: : 現在很可惜都被柏油路埋掉
: : 所以
: : 日治時期輕便鐵路是否為先驅?
不是先趨
讓我們看看當時興建鐵道,需要什麼資源
就是鋼軌,鐵車輪,沒了。頂多再用些木頭做車身
高級一點的,用上蒸氣火車頭。首先,火車是吃煤的,這個挖了就有,剛好台灣當時也出產。火車的工藝水準也不高,汽缸壓力相對很低,大部分零件用翻砂就做的出來。所以只要有錢,台鐵就能修復老火車頭,可是100系英國婆仔就修不好
相對的,用汽車與公路,會怎麼樣?
第一個,路面就是大問題。鐵道只要插兩根鐵軌就能搞定的事,公路需要大量的柏油或水泥才行。柏油是煉油的副產品,但是日本台灣都不產油,煉油廠又都是貴松松的進口大型機具。水泥更麻煩了,窰爐基本上還是要跟外國買,更麻煩的是燒石灰需要大量的能源。當時台灣絕大部分房屋還捨不得用上水泥,怎麼可能拿來鋪路。
再來是車輛。先假設不用內燃機好了。光是橡膠輪胎(又要進口)就能把日本帝國玩死。一架輕傷美軍P-51迫降在中國日本佔領區,送回日本試飛之後,除了簡潔外型優異氣動強大火力之外,令日軍飛行員印象深刻的居然是「飛機很乾淨」,「都不會漏油耶」
因為日本連O-ring都做不好。許多管路是用硬焊上去的。整個日本的橡膠工業,就是悲劇。
整個二戰期間,除了少數的幾個面向,日本基本上還是處在工業革命的前期,煤,鐵,蒸氣是日本工業的象徵。汽油與內燃機反而是少數的先進。台北機廠就是個例子。原動室的燒煤鍋爐到今天還在,產生的蒸氣用來提供加熱與動力,而不是使用電熱與馬達(所以剩餘的蒸氣才能加熱大浴池讓全廠洗澡)。製作馬達的銅線是非常昂貴的物資,做彈殼都不夠了怎麼會拿來做馬達。事實上台灣總督府曾經發起過銅像報國運動,熔掉了台北街頭的銅像。沒人當面說出來那個是青銅,不能直接當黃銅做彈殼
所以回過頭來,輕便鐵道不是先趨,而是沒有輕便鐵道,你就只剩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了。然後春夏季變成大泥塘。
輕便鐵道的始祖來自潮濕泥濘的倫敦街頭。為了讓馬車擺脫爛泥,所以鋪上了鐵軌。這是最早的輕軌運輸系統。
但是因為鐵軌基本上就只是放在地上,簡單的固定一下,無法承受太大的剪力,所以加減速都要放輕,連帶的影響極速。
最麻煩的是,軌道車輛是不轉向的,完全靠道叉來控制。作為幹線運輸還好,你要是玩door to door叫做抖M想不開。反而公路是由機動車輛本身來操縱方向,鋪設路面的時候完全不用操心這個。
輕便鐵路不是先趨,是當時時空環境下最好的妥協與選擇
因為沒有輕便鐵路,基本上你便連路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