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點說明:
妹妹哭的原因(擷取自留言):
4/2去市場回程鰻魚希望買「萬惡出奇蛋」,並主動承諾我,她不會在晚餐前吃裡面的巧
克力。結果看卡通過於投入,完全忘記自己的信誓旦旦,甚至連晚餐炒麵也幾乎滴口未沾
,她說不想吃炒麵,我又煮了水餃,又給她半截玉米,依舊要吃不吃的!
因此,我勃然大怒,告訴她不僅違背了自己的承諾,,甚至還影響原本該吃飯的事情。我
還殘忍地拿出西米露、蛋糕、飲料等所有甜食,告訴她如果只要吃不健康的東西,那乾脆
一次吃個夠,他就開始哭了!沒多久就開始反省.........然後反省影片約有22分鐘吧,
其中講到家人客人是我3月初跟他講的觀念,他突然把這他融入在其中,就醬.....
FB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earnwithmymaya/?fref=ts
FB內容:
#親子溝通┃你是『家人』,還是『客人』?
截取鰻魚自省的部分片段,不難從鰻魚表達內容,明白她已經清楚理解「家人&客人」的
差別,雖然我再清楚不過,從『理解』、『行動』再到『落實』需要時間去習慣和練習,
但至少家庭觀念的這顆種子,已經在鰻魚內心萌芽,假以時日我相信她會蛻變成一個充滿
家庭觀念和責任感的孩子。(一次只溝通一個觀念,教養非一步登天。畢其功於一役最後就
只換來啥都沒學好。)
不少爸媽會感嘆孩子養愈大,愈叫不動,嚴重一點的還會彼此怨嘆自己「老歹命,白養了
!」之類的無奈心情。回想一下,你的爸媽或是你自己,是否喜愛用發號施令的方式,指
揮孩子幫忙家務,幾次之後若小孩仍無法舉一反三,就會開始埋怨:「講那麼多次,怎麼
還教不會啊!」
簡單說,就是教養過程中我們忽略、跳過了「#觀念傳遞」這一環重要的親子溝通課。因
此,我認為這和「給魚吃,不如教會孩子怎麼釣魚」道理如出一徹,我們一直只做了叫孩
子幹嘛,但從來不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卻期望他們參透道理且自動升級,尤其家裡
的事更如此。(#大人都忘了家庭觀念與責任並非與生俱來)
以鰻魚這事為例,若第一時間我的發言是「看到飼料桶倒了,你不會撿起來嗎?」檢視這
樣的溝通內容,我就只教會鰻魚「服從指令」和「聽懂負面語意」兩件事;完全別指望她
下次能不指揮就主動分攤家務的奇蹟出現。
我們都知道知識需要傳遞和教導,家庭觀念與責任感的建立,何嘗不是如此,倘若我們能
先以孩子可理解的語言(ex:對照舉例是建議的方式,可參考鰻魚三歲時我們教她分享&
倒垃圾的例子 ☛
https://goo.gl/yQBGpq),植入正確的觀念,輔以日常生活實戰練習,理論實務雙管齊
下,讓小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是有效且成功的親子溝通。
東方人嗜好「猜心」的遊戲,別人猜不懂你就會生氣或生悶氣。新一代父母,更需要屏棄
這種「我以為你會懂、應該懂」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是張白紙,只要你願意教會他們道
理,避免「說反話」教育,我相信沒有扶不起的阿斗,更會減少親子間認知落差造成的無
謂誤會。
某週末早晨,我起床來到客廳,見在那玩了好一陣的鰻魚,視若無睹身旁被貓打翻的飼料
桶,與散落一地的乾乾。
當下,一個念頭閃過,選擇不再像往常「下指令」要求鰻魚去收拾;直接把鰻魚叫到跟前
,詢問她:「你知道家人和客人有什麼不同嗎?」如預期她回答我不知道。
我花了點時間讓她明白之間的差異。我說:「家人是要互相幫忙的,家人是要分攤家事的
。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叫做『家事』;除了將自己份內事情做好外,還要主動做能力範圍
內可以完成的工作,像領包裹、擦桌子就是你現在的能力可以做的。」「家人,互相幫忙
才能夠讓一起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好。」
接著,我跟鰻魚說:「貓咪是我們的家人,但他們沒有手,翻倒飼料沒辦法自己扶起來;
這時家中任何一個人看到,就該主動去處理,而不是當作沒看到,非得等媽媽發現去收拾
。」繼續說教:「客人,就是來吃喝玩樂,不用幫忙做家事的人,玩完就會回家。」這樣
,你分得清楚自己是家人還是客人了嗎?」這個事件到此為止。
直到4/2兒童清明連假期間,因為另一個事件,也是鰻魚哭的原因(欲知詳情再補充),
鰻魚自我反省過程中,突然風馬牛不相及的自己提到,日前我與她溝通過「家人客人」的
觀念。
附註:
摁...只有我覺得這事情情緒勒索嗎
有興趣的可以看影片
妹妹被逼著說出感覺很不像那個年齡會說的話(雖然媽媽說是因為她有教說話)
同意家人要一起分擔家事
可是不應該用這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