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十大建設
在極權統治之下
順利完成
幫台灣脫胎換骨
像馳道不就是高速公路嗎?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國道」。春秋時代諸侯爭霸,戰事頻仍。由於當時戰事以
車戰為主,為方便戰車通行,各國都注意修築道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統一局
面以及加強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於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築馳道。秦朝的馳道以都城咸陽
為中心,將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修築的道路加以貫通和整理,並進一步向邊疆地區開拓而成
的。馳道東至今江蘇和山東的海濱,南到今湖南、湖北之地,西抵今甘肅、青海一帶,北
達今河北和山西北部,總里程約8,900公里。秦朝的馳道建築規格較為嚴格:路面規定寬5
0步(約70米);路基高出兩側地面,以利排水;用鐵錘夯打路基,使道路平坦堅實。此
外還規定每隔三丈種一株青松,以作為行道樹;每隔10里建一亭,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
、行人的招呼站和郵傳人員的交接處。使用規則方面,秦朝規定馳道中央三丈寬的路面只
為皇帝、王公貴臣和傳令使者的專用御道,在兩邊青松以外的路面方允許百姓自由行走。
馳道修畢後,秦始皇經常沿馳道巡遊各地,以炫耀其一統天下的威風。馳道的修築,使咸
陽與全國各地的交通大為便利,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
,並有助維護國家統一。
如果秦朝的高執行力
多活100年
今天的中國地方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