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40年前月領9千元 只是均薪之下月光族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6日電)全聯總裁徐重仁提到1977年剛出社會時,月領9000元,
引發網友議論高薪與否;若引用主計總處資料來看,當時薪資水平怎麼過日子,假設是在
台北租屋,很可能是「月光族」。
全聯福利中心徐重仁日前提及,自己在1977年剛踏入社會時,月薪新台幣9千元,得負擔
生活開銷、房貸,過得非常辛苦,此一說法引起網友論戰,討論怎麼看待當時生活。
以他的背景,在1977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返台,到統一企業的企劃部工作
,當時領的月薪為新台幣9000元,且以這樣月薪工作了5、6年。也就是民國66年到71年,
都是月領9千元。
國發會官員指出,時空背景不同,其中經歷過物價飛揚的年代,薪資結構與當時物價跟經
濟成長率都有關連,應該要設算進去。不過,目前國內薪資停滯,是不爭的事實,但物價
逐年上漲,薪水事實上已經跟物價漲幅脫鉤。
據主計總處資料,民國68年前僅工業部門有受雇員工的薪資調查,至民國69年,才有工業
及服務業受雇員工薪資,當年每人每月薪資8843,經常性薪資7760元、非經常性薪資1083
元。如果單看服務業部門,民國69年服務業部門受雇員工每人月薪10174,其中經常性薪
資9169元、非經常性薪資1005元。
因此,若當年是國外留學回來,在企業的行銷部門工作,應屬服務業部門,月薪9000元,
其實是在當時均薪之下。
有網友以基本工資從67年到106年換算,從每月2400元,調整到2萬1009元,漲了8.75倍,
卻未考慮基本工資包含移工與派遣人力薪資。若以當年服務業月均薪10174元與105年的50
146元相比,實則為成長5倍。
台經院景氣預測科主任孫明德說,自1970年代後,台灣歷經兩次國際石油危機的衝擊後,
政府推動「十項建設 帶動所得增加,要貼切了解當時民眾薪資與生活支出狀況,觀察將
物價因素計入的實質薪資,才是較為精準的角度。
有網友以當時牛肉麵一碗8元,說明當時物價水準,但該價格並不具普遍性。要了解當時
物價水準,可以外食費具有其僵固性,較不會因為時間變動而調降為例。
據新北市民楊太太表示,40年前,陽春麵一碗2元,5坪大小的公寓房租約1000元,台北市
吳興街26坪1樓公寓要價200萬,自己在淡水當電子工廠作業員,月薪有2000元。
據主計總處開始在民國70年開始有消費者物價商品性質分類指數,是根據七大類變動者來
分析,並以民國10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100為基期。
以食物類來看,外食項目198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50.44,105年為111.7。如果目前生活
花費1萬元來說,在當年約需花費4515元。居住類中,房租項目消費者物價指數62.06,10
5年為103.78以目前月租金60000元,當年每月約需花費3587元。
再尚未計算交通、通訊費用下,光外食與房租已經花費8102元,如每月要存500元,僅剩
不多的薪水再攤在其他用途上,平心而論以當時環境來看,應該也只是個月光族。106041
6
https://goo.gl/Shmu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