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前瞻,是否是搭上時代的變遷,預先做規劃和建設的意思?
近年交通創新方面三個面向:
自動駕駛車如Google,
新能源方案如特斯拉,
新服務模式如UBer。
也就是說,到某科技成熟的節點時,
運輸很可能會成為家門直達目的地、且因無需駕駛以致費用降低的模式。
Uber目前在各國都衝擊法規,但為何投資人還是拿錢來跟世界政府燒。
或許是因為這正是壟斷新服務模式的機會吧。
我們趕走Uber,並和計程車業合推相似服務,學到了皮毛但核心卻不同。
Uber這類的平台,未來很高程度會是無人駕駛運輸模式的媒介樣板。
或許,先前能賺外快的司機很可能只是它們的過客,不會是合作的結果。
但同理,我們的計程車業未來能捨離運輸、工會和駕駛人之間的連結嗎?
不能吧,因為目前這個產業起因於需要一份收入的駕駛人本身。
科技因ai的技術,近年進步的非常快,
先撇開工作機會將被剝奪的這問題,
回到我們的軌道建設,真的前瞻嗎?
所以這不是要和不要前瞻的問題,而是為什麼選擇做軌道的問題。
行政院發言人是否不該只烙狠話:哪個縣市首長不要的,就勇敢講出來。
訴諸藍綠、意識形態、城鄉對立、固票思維,20都17年了用這樣方式在討論事情,大家越
看越看白眼是否翻得越深?
或許是我個人太粗淺,才不了解軌道建設的未來效益,
大家覺得最會溝通的政府(?),前瞻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