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年輕人 你為什麼不憤怒?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16771
生於斯、長於斯的年輕人,何其可悲!
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勉力掙扎、
積廿年辛勞攢得兩桶金,也被送上砧板,成為俎上肥肉。
頭一座是年金大山,為免十年後破產,要不斷提高提撥率,
從年輕人的微薄薪水袋裡掏出更多錢。即使如此,
對四十五歲以下的人而言,仍是一場空;因為再過十年,基金再度用盡又要破產。
為什麼幾乎所有年輕人對此都不聞不問,更不想設法搶救?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損失多少。
隨便舉一個年約廿五歲的人為例:
月入三萬,
每年寒酸地加薪一%,每個月提撥薪資九.五%存入自己戶頭,
逐年提高到十八%;依保守投資報酬率六%計算,
到二○三六年戶頭裡會超過兩桶金。
在人浮於事、平均薪資連年倒退大環境下,這兩桶金何其寶貴,夢中都不敢奢望。
但一點不假,這兩桶金就穩穩地存在戶頭中。
只是,像仙履奇緣裡的華服與馬車,一到二○三六就化為泡影,
全被拿去補上一代退休者繳得少領得多捅出的大缺口。
薪資愈高者,損失愈大!
這數百萬年輕人能保住自己戶頭裡這兩百、三百乃至四百萬存款,不被汙走嗎?
當然可以。
只要勇敢地站出來,要求從明天開始勞保提撥的血汗錢,不再注入年改大水庫;
改投個人帳戶制,由自己決定投資方向,人人都會荷包鼓鼓,
任誰也不能染指。
若明知如此,仍一聲不吭,天下寧有更可悲之人?
第二座大山更可怕!長年在名校任教,幽默樂觀的老友,多年不見,竟讓我大吃一驚。
他直言每日服抗憂鬱藥及安眠藥的日子終告結束;不久前在揮別教學生涯的最後一堂課,
坦然告訴學生:「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因為我永遠不需要再見到你們!
我知道今天為什麼出席如此踴躍;因為要宣布考題。
而且我知道宣布考題恐怕也不管用,所以會一併公布答案!」
這位名教授絕非特例;名校尚且如此,遑論其他。
當高等教育淪落至此,而技職學校更幾已全軍覆沒。
國家兩大培育人才系統如此「培養」年輕人,他們能有什麼競爭力?
又如何期望有所成就、拿到高薪?
年輕人,當國家放棄了你們,你們卻渾無所知,天下寧有更可悲之人?
除了立業,成家本是年輕人最起碼的期待。
上一座大山,壓碎了立業的夢;面對薪水袋的戔戔之數,
仰望物價、房價,自顧之不暇,除了依靠父母庇蔭,誰敢輕言成家?
結婚生子是家庭基本要件;但今日要生養、教育子女,所費簡直是天文數字,
若想得到水準以上教育,市井小民尤其窮鄉子弟根本不敢奢求,
又豈敢輕易生養子女?少子化的惡化速度破紀錄,絕非偶然。
但日本前車可鑑,少子化進一步陷國家於失落困境,又要年輕人來承擔,
成了不斷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天下寧有比這一群年輕人更可悲者?
但這一切都非命定,絕非不能翻轉。
唯待年輕人自大夢中驚醒,認清真相,一怒而起,決定不要再做俎上肉,
任人宰割,一切都將改變。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