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7-06-19 14:36:19我是音響迷,因為黑膠的音質好,所以從用電腦聽音樂跳回來聽黑膠
從這個角度出發,補充一些看法
※ 引述《JOJOILOVE (我愛冒險郎)》之銘言:
: 在CD還沒有普及以前1949-1990之間黑膠唱片的時代 ,一張專輯大部分都是7-8首歌
: 分成AB面兩面裝 ,A面裝四首歌 ,B面裝四首歌這樣 。以前的歌手以及音樂製作人對於
: 歌曲編排是會考慮到聽眾順序所帶來的感受,以及唱片內圈跟外圈強調功能不同,
: 所以歌曲會有不同的安排, 但你聽專輯內的歌曲就只能按照唱片的編排順序這樣一路
: 聽下來, 一面聽過之後還要拿起來冷卻30分鐘再聽, 不能挑歌, 也不能重複的一
: 直聽你想聽的歌。
: (其實硬要挑歌也是可以, 可是那樣唱片很快就會報銷了, 基本上一般人不會這樣做)
其實是不需要冷卻的,唱針產生的摩擦高熱只有一瞬間,而黑膠的材質導熱很差
所以基本上熱不會造成黑膠的溫度有改變。不過最早期的蟲膠,電木唱片時代
每一次播放唱片都會造成耗損,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設計所需要的唱頭針壓非常高
常常高達7克,甚至10克。而時代進步,唱針現在的設計需要的針壓常常只要 1~2 克
對唱片幾乎已經沒什麼耗損可言
以往 CD 號稱不會耗損,可以永世保存的優點,其實已經不再。
現在很多CD 都已經開始開洞,透光,鏽蝕,發霉,而且清洗不容易。
一但受損常常就是無法播放。
反而黑膠已經被證明,很多唱片保存超過六十年仍然可以有如新的水準
清洗非常簡單,就是用過濾水直接沖洗就好了。即使狀況不佳大多也只是產生雜音
只有嚴重彎曲變形的唱片才會到無法播放的程度。
相形之下黑膠才是王道。
單曲唱片常常會收錄專輯沒有的版本,現場版本,加長版本,混音版本,重新編曲版本。
這對版本蒐集愛好者來說,基本上是珍貴的寶藏。
再來黑膠唱片在進入1949年 LP 時代之後,是設定每分鐘 33 又 1/3 轉的速度來播放
而單曲唱片常常有 45 轉的速度的版本。基本上轉速越快,音質越好。
原因是因為轉速大唱針受到的作用力較大,所以低頻跟動態的幅度變大
而且摩擦產生的音頻失真被推到更高頻,更不會影響音樂本身。
所以45轉的唱片,就變成發燒音響迷,競相追求的寶藏,那神奇的逼真音效,
叫人下巴掉下來,感動的音樂直叫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