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噢
※ 引述《Beanoodle (津崎似超人平匡先生)》之銘言:
: 大家安安
: 乳題阿
: 剛剛MOD又再播讓子彈飛惹痾
: 細細品味
: 真的每一句台詞都很令人玩味兒阿
: 這編劇真的厲害
: 讓人見識到中國人講話的藝術,話中有話
: 是說當初中國沒禁播是不是很奇怪啊
: 有沒有讓子彈飛有多神的八卦?
神就神在沒禁播,
跟那個完全摸不著頭緒的片名。
成就了這部電影在上映六年多後,
還可以不斷的被拿來出來討論,
被我拿來發廢文。
電影把故事的時間點設定在民國八年,推西元年就是1919。
張麻子電影後半段有個向湯師爺坦白的鏡頭向說他原本叫張牧之,
追隨蔡鍔,打瀘州會戰失利,落草為寇,成為"張麻子"。
瀘州會戰我也不知道幹嘛的,但是一查發現,是1916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0%98%E5%B7%9E%E6%88%B0%E9%AC%A5
可是在黃四郎家中鴻門宴的鏡頭,
黃四郎說,他20年前與張麻子有過一面之緣。
1919-20不是1916,那時還在清朝末年,
張牧之還是個追隨蔡鍔,是個搞革命,或是跟革命有關的一個人,
他那時候還不叫張麻子。
鴻門宴剛開始,
黃四郎拿短刀給張牧之,
說若他是兇手就切腹自殺,
請張牧之代為介錯。
而張牧之則說他聽說切腹用短刀,介錯用長刀。
切腹、介錯是日本的自殺儀式,
就算知道切腹,中國人應該也會講"砍頭",而非"介錯"。
後面黃四郎說與張麻子在20年前有過一面之緣,
可以理解成黃四郎早知道他是誰,
故意拿錯刀想試探他。
若說這段過於腦補,
也可以理解成他們兩人的背景相似,
都熟悉日本文化。
在鴻門宴有個一小段的搞笑戲碼,
黃四郎給姑娘取黛玉晴雯子這"東洋名子",
只有湯師爺問怎麼只有一個姑娘,
是張牧之先說該不會她就叫黛玉晴雯吧。
代表張牧之去過日本,黃四郎也是,
黃四郎與張牧之都熟悉日本文化。
而黃四郎擁有的珍藏版地雷在南國只有兩顆,一顆在辛亥革命爆了。
也暗示黃四郎與張牧之一樣,都是與革命有關的人物。
只是同為革命,
黃四郎一定因為革命而成就他的霸業,或是本來就有霸業,因為革命而更上一層樓。
而張牧之在革命裡則是為了理想而奮鬥的人。
所以張牧之是個悲情角色,
他與湯師爺的坦白裡,
控訴人們不願意相信,一個土匪的名子叫牧之,
人們更願意相信叫麻子,
人們特別願意相信他的臉上應該長著他媽麻子。
張牧之這角色,象徵的是那些存在於社會中的一些有著高道德標準的人,
不管是知識份子也好軍人或一般平民百姓也罷,
是願意抵抗惡劣政權,堅持自己價值觀的人。
所以,對有些人來說,他是張牧之,
對有些人來說,他是張麻子。
他是土匪,可他在裡面沒有打劫過一個平民,
他只對政權跟不義人士下手,
就連開頭劫火車劫湯師爺也是,
張麻子在這邊摧毀這台前面有一群白馬拖著韁繩的火車,
除了打劫,
也是因為張麻子與馬列主義是對立的。
黃四郎,象徵的是一個奴役人民的政權。
把鵝城的百姓當豬仔賣到美國去修鐵路,
奴役百姓,讓他們每個瘦得像竹竿,
甚至連上衣都買不起。
鵝城,就是中國,
黃四郎,就是中國現在進行式的掌權者─共產黨。
所以張牧之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馬邦德(湯師爺),
象徵的其實是除了願意堅持的牧之(麻子)、
手握實權的黃四郎以外,
以外的其他所有人民,
儘管人民很多時候願意認同牧之的所作所為,
但為了利益、為了自保,
人民也跟黃四郎買保險。
所以張牧之向湯師爺坦白之後,
不想聽湯師爺的故事,
之所以不想聽,除了他是騙子,
也因為湯師爺那句聽到張牧之說人們寧可相信他叫麻子的時候的那句
這人可真夠操蛋的。
因為對張牧之來說,
操蛋的就是湯師爺。
我的理解是
這部電影就是問觀眾,
反正你不是黃四郎,如果你也不是張牧之,
那你要做馬邦德,還是滿口謊言的湯師爺?
三種角色,正是今日中國的寫照。
所以稅被抽了90年抽到2010年。(中國上映時間2010年)
就像鴻門宴時張麻子與黃四郎的對話。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別說中國,我相信拿來對照台灣也能通,
只是不是共產黨,
然後台灣雖然也有台灣糟糕的地方,
但跟中國比,至少在台灣,
國內政治對張牧之、
對馬邦德這些角色來說沒有那麼思想封閉的環境就是了。
(這也是姜文這個中國人了不起的地方,值得敬佩。)
所以,這個跟電影故事毫無關聯的片名,讓子彈飛,
張麻子在片裡的台詞讓子彈飛一會兒,
從奇怪片名,變成了經典名句。
可以是一句嘲諷中國政權的話,
因為等你中共知道要禁播的時候,
已經下檔了。
子彈已經飛過去了。
也可以是一句疑問句,
飛去哪?飛給誰?
飛多久?能飛多久?
我不細數太多,
裡面還有其他的鏡頭、佈景、道具、故事情節、台詞,
都可以從中找到暗示、嘲諷,
大家可以去細細體會。